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纵横”栏目的价值分析及优化建议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24页 |
一、“历史纵横”的地位和作用 | 第24-33页 |
(一)“历史纵横”的地位 | 第24-26页 |
1.教师教学的重要素材 | 第24-25页 |
2.学生学习的重要史料 | 第25页 |
3.课文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5-26页 |
4.教和学的主要工具和依据 | 第26页 |
(二)“历史纵横”的作用 | 第26-33页 |
1.补充说明 | 第27-28页 |
2.承上启下 | 第28-29页 |
3.激发兴趣 | 第29-30页 |
4.培养能力 | 第30-31页 |
5.“学本”转变 | 第31-33页 |
二、“历史纵横”的类型和呈现方式分析 | 第33-42页 |
(一)“历史纵横”的主要类型 | 第33-39页 |
1.陈述史实类 | 第33-34页 |
2.名词解释类 | 第34-35页 |
3.情感态度类 | 第35-37页 |
4.古今联系类 | 第37-38页 |
5.社会评价类 | 第38-39页 |
(二)“历史纵横”的呈现方式 | 第39-42页 |
1.文字表述 | 第39-40页 |
2.图文并茂 | 第40-42页 |
三、编撰“历史纵横”的价值取向研究 | 第42-47页 |
(一)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 第42-44页 |
1.三维目标 | 第42-43页 |
2.在“历史纵横”中的体现 | 第43-44页 |
(二)“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 | 第44-45页 |
1.“学生中心” | 第44-45页 |
2.在“历史纵横”中的体现 | 第45页 |
(三)认知发展的价值取向 | 第45-47页 |
1.认知发展 | 第45-46页 |
2.在“历史纵横”中的体现 | 第46-47页 |
四、“历史纵横”栏目运用的现状与反思 | 第47-57页 |
(一)“历史纵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 第47-49页 |
1.课堂中的运用 | 第47-48页 |
2.课堂外的运用 | 第48-49页 |
(二)“历史纵横”栏目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7页 |
1.单一的内容表现 | 第49-50页 |
2.单调的语言表述 | 第50-51页 |
3.不当的史实选择 | 第51-53页 |
4.欠缺的能力培养 | 第53-55页 |
5.被忽视的“知识” | 第55页 |
6.狭窄的知识面 | 第55-57页 |
五、编撰“历史纵横”的优化建议 | 第57-65页 |
(一)注重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 第57-58页 |
(二)发挥语言表达方式的魅力感 | 第58-59页 |
(三)把握“历史纵横”栏目的数量度 | 第59-60页 |
(四)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应用力 | 第60-62页 |
(五)增强教师职业素质的发展性 | 第62-63页 |
(六)拓展学生知识学习的广泛度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