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魅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第13-15页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魅力的作用第15-21页
    2.1 教师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第15-16页
        2.1.1 教师语言概要第15页
        2.1.2 教师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第15-16页
    2.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魅力的作用第16-21页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魅力的特征第21-29页
    3.1 教师语言魅力的基本特征第21-25页
        3.1.1 内容表达准确第21-22页
        3.1.2 语言形式优美第22-24页
        3.1.3 教师语言对象的针对性第24-25页
    3.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魅力的主要特征第25-29页
        3.2.1 时代性第25-26页
        3.2.2 思想性第26-27页
        3.2.3 逻辑性第27-29页
第四章 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魅力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29-35页
    4.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1页
        4.1.1 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29-30页
        4.1.2 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第30-31页
        4.1.3 语言表达缺乏吸引力第31页
    4.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第31-35页
        4.2.1 客观原因第32-33页
        4.2.2 主观原因第33-35页
第五章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语言魅力的策略第35-48页
    5.1 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表现力第35-40页
        5.1.1 导入语言——精心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第35-37页
        5.1.2 过程语言——注重互动,尊重学生主体性第37-39页
        5.1.3 结束语言——画龙点睛,启发学生的思维第39-40页
    5.2 增强师生间交往语言的感染力第40-44页
        5.2.1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拉近学生第40-41页
        5.2.2 用逻辑严密的语言说服学生第41-42页
        5.2.3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第42-43页
        5.2.4 用情感丰富的语言打动学生第43-44页
    5.3 提高教师修养的影响力第44-48页
        5.3.1 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第44-45页
        5.3.2 修身立德,完善人格第45页
        5.3.3 关心时政,积累素材第45-46页
        5.3.4 不断学习,提高能力第46-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纵横”栏目的价值分析及优化建议
下一篇:动态评价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