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中等跨径钢箱梁桥标准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钢箱梁桥的发展概况第10-11页
    1.2 钢箱梁的构造特点及技术优势第11-12页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4 钢箱梁桥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桥梁调研分析与钢箱梁跨径布置第18-30页
    2.1 概述第18页
    2.2 工程概况第18-21页
    2.3 桥梁调研数据的分析第21-29页
        2.3.1 桥梁车道净宽的分布情况第21-24页
        2.3.2 桥梁跨径的分布情况第24-25页
        2.3.3 桥梁跨径布置的分布情况第25-26页
        2.3.4 桥梁最大墩高的分布情况第26-28页
        2.3.5 桥梁抗震等级的分布情况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断面结构形式的研究第30-72页
    3.1 断面结构的选择第30-37页
        3.1.1 箱室的选择第30页
        3.1.2 腹板和翼缘板的设计第30-33页
        3.1.3 加劲肋和横隔板的设计第33-37页
        3.1.4 横断面的梁高设计第37页
    3.2 标准段划分及翼缘有效分布宽度计算第37-40页
        3.2.1 标准段划分第37-38页
        3.2.2 翼缘板的有效分布宽度计算第38-40页
    3.3 有限元模型参数第40-41页
    3.4 不同高跨比的4×30m连续钢箱梁标准化设计第41-50页
        3.4.1 梁高1.2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43-45页
        3.4.2 梁高1.5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45-48页
        3.4.3 梁高2.0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48-50页
    3.5 不同高跨比的4×40m连续钢箱梁标准化设计第50-57页
        3.5.1 梁高1.6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52-54页
        3.5.2 梁高2.0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54-55页
        3.5.3 梁高2.7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55-57页
    3.6 不同高跨比的4×50m连续钢箱梁标准化设计第57-63页
        3.6.1 梁高2.0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58-60页
        3.6.2 梁高2.5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60-61页
        3.6.3 梁高3.3m的钢箱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第61-63页
    3.7 纵横向加劲肋的验算与优化设计第63-66页
    3.8 横隔板的验算与优化设计第66-68页
    3.9 用钢量与活载挠度的分析第68-70页
        3.9.1 用钢量的分析第68-70页
        3.9.2 活载挠度的分析第70页
    3.10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横梁对钢箱梁挠度及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第72-95页
    4.1 概述第72页
    4.2 横梁和车道的布置方式第72-75页
    4.3 不同高跨比的4×30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75-82页
        4.3.1 梁高1.2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76-78页
        4.3.2 梁高1.5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78-80页
        4.3.3 梁高2.0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80-82页
    4.4 不同高跨比的4×40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82-88页
        4.4.1 梁高1.6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82-84页
        4.4.2 梁高2.0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84-86页
        4.4.3 梁高2.7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86-88页
    4.5 不同高跨比的4×50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88-94页
        4.5.1 梁高2.0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88-90页
        4.5.2 梁高2.5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90-92页
        4.5.3 梁高3.3m连续钢箱梁的挠度及受力分析第92-94页
    4.6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5.1 结论第95-96页
    5.2 展望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吊杆人行悬索桥舒适度评价
下一篇:城市公交网络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