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害羞 | 第10-19页 |
1.1.1 害羞的界定 | 第10-11页 |
1.1.2 害羞的分类 | 第11-12页 |
1.1.3 害羞的对象和情境 | 第12页 |
1.1.4 害羞的表现 | 第12-13页 |
1.1.5 害羞的理论解释 | 第13-14页 |
1.1.6 害羞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1.7 害羞的测量 | 第16-17页 |
1.1.8 害羞的干预 | 第17-19页 |
1.2 社交焦虑 | 第19-22页 |
1.2.1 社交焦虑的界定 | 第19-20页 |
1.2.2 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1.2.3 社交焦虑的测量 | 第20-21页 |
1.2.4 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 | 第21-22页 |
1.3 害羞与社交焦虑 | 第22-25页 |
1.4 害羞、社交焦虑与认知行为治疗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第27-29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7页 |
2.2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2.2.1 理论意义 | 第27页 |
2.2.2 实践意义 | 第27-28页 |
2.2.3 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与思路 | 第29-3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3.4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第四部分 研究方法与结果 | 第31-72页 |
4.1 研究一:《亨德森-津巴多害羞问卷》(SHYQ)及《评估他人量表》(EOS)中文版修订研究 | 第31-45页 |
4.1.1 硏究目的 | 第31页 |
4.1.2 研究过程 | 第31-33页 |
4.1.3 研究结果 | 第33-43页 |
4.1.4 讨论 | 第43-45页 |
4.2 研究二:大学生害羞、评估他人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 第45-51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4.2.3 研究结果 | 第45-48页 |
4.2.4 讨论 | 第48-51页 |
4.3 研究三:认知行为治疗对大学生害羞和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 | 第51-72页 |
4.3.1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4.3.2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4.3.3 研究结果 | 第52-68页 |
4.3.4 讨论 | 第68-72页 |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 | 第72-76页 |
5.1 《亨德森-津巴多害羞问卷》(SHYQ)及《评估他人量表》(EOS)中文版研究 | 第72-73页 |
5.2 大学生害羞、评估他人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 第73-74页 |
5.2.1 大学生社交焦虑、害羞与评估他人的相关关系 | 第73页 |
5.2.2 评估他人在大学生害羞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73-74页 |
5.3 认知行为治疗对大学生害羞和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 | 第74-75页 |
5.4 不足与展望 | 第75-76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8页 |
附录 | 第8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