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三维平移并联机构型综合与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概述第11页
    1.2 并联机构的发展现状第11-15页
    1.3 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发展现状第15-18页
    1.4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1 论文选题意义第18-19页
        1.4.2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三维平移并联机构的型综合第20-33页
    2.1 概述第20-21页
    2.2 螺旋理论的基本概念第21-24页
        2.2.1 螺旋的基本概念第21-22页
        2.2.2 螺旋互易积和反螺旋第22页
        2.2.3 螺旋的线性相关性第22-23页
        2.2.4 分支约束螺旋系和机构约束螺旋系第23-24页
    2.3 三自由度平移并联机构支链构型设计第24-29页
        2.3.1 约束螺旋型综合法的原理与步骤第24页
        2.3.2 三支链三自由度并联机构设计第24-29页
    2.4 驱动副P在固定平台上的可能布局第29-31页
    2.5 对称性三维平移并联机构型综合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三自由度平移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第33-45页
    3.1 概述第33页
    3.2 3-CRU三自由度移动并联机构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3.3 3-CRU平移并联机构的自由度验证第34-36页
    3.4 3-CRU并联机构位置分析第36-42页
        3.4.1 位置反解第36-40页
        3.4.2 位置正解第40页
        3.4.3 数值算例验证第40-42页
    3.5 3-CRU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3-CRU并联机构的性能研究第45-62页
    4.1 概述第45页
    4.2 3-CRU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第45-55页
        4.2.1 3-CRU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约束条件第45-50页
        4.2.2 工作空间的确定方法第50-52页
        4.2.3 3-CRU驱动副轴线与固定平台夹角对工作空间的影响第52-55页
    4.3 速度传递各向同性性能评价指标第55-58页
    4.4 力传递性能评价指标第58-61页
        4.4.1 力雅可比的计算第59-60页
        4.4.2 力学传递性能的分析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3-CRU 并联机构误差与精度分析第62-73页
    5.1 概述第62页
    5.2 3-CRU并联机构误差精度建模第62-66页
        5.2.1 基于闭环矢量的 3-CRU并联机构误差精度建模第63-65页
        5.2.2 基于 3-CRU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精度建模第65-66页
    5.3 3-CRU并联机构精度分析第66-71页
        5.3.1 3-CRU并联机构的精度计算第66-67页
        5.3.2 3-CRU并联机构结构参数对精度的影响第67-71页
    5.4 位置精度补偿建模第71-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3-CRU 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第73-85页
    6.1 概述第73页
    6.2 构件的雅可比矩阵第73-78页
    6.3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78-79页
    6.4 机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第79-83页
        6.4.1 机构模型的建立第80-81页
        6.4.2 并联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81-83页
    6.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作者简介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研究
下一篇:城市景观水体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