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城市水环境现状 | 第11-12页 |
1.2 水环境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水体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和危害 | 第12页 |
1.2.2 水体中微量元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微量金属元素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总体框架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西安市景观水体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 | 第19-51页 |
2.1 景观水体中特征微量元素的确定 | 第19-21页 |
2.1.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9页 |
2.1.2 西安市景观水体微量元素的调研 | 第19-20页 |
2.1.3 典型景观水体的选择与连续监测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采样时间、频率与采样点位分布设置 | 第21-22页 |
2.2.2 采样前的准备 | 第22页 |
2.2.3 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2.3 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23-24页 |
2.3.1 样品处理 | 第23-24页 |
2.3.2 样品分析 | 第24页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4页 |
2.5 典型景观水体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24-35页 |
2.5.1 典型景观水体微量元素含量水平 | 第24-28页 |
2.5.2 典型景观水体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28-32页 |
2.5.3 典型景观水体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分析 | 第32-35页 |
2.6 典型景观水体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35-48页 |
2.6.1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 | 第35-39页 |
2.6.2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39-43页 |
2.6.3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 | 第43-45页 |
2.6.4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分析 | 第45-4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3.微量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51-7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3.1.1 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 第51页 |
3.1.2 玻璃器皿的准备 | 第51页 |
3.1.3 实验藻种 | 第51-52页 |
3.1.4 实验用微量元素 | 第52页 |
3.1.5 藻种的培养 | 第52页 |
3.2 培养液的配制 | 第52-53页 |
3.3 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培养基的配制 | 第53-54页 |
3.3.1 不同浓度梯度Fe~(3+)培养基的配制 | 第53页 |
3.3.2 不同浓度梯度Mn~(2+)培养基配制 | 第53页 |
3.3.3 不同浓度梯度Zn~(2+)培养基配制 | 第53-54页 |
3.3.4 不同浓度梯度Cu~(2+)培养基配制 | 第54页 |
3.3.5 不同浓度梯度Mo~(6+)培养基配制 | 第54页 |
3.4 预处理及接种 | 第54-55页 |
3.5 指标测定 | 第55页 |
3.5.1 藻细胞密度的测定及比增长率[117]的计算 | 第55页 |
3.5.2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 第55页 |
3.6 Fe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规律 | 第55-59页 |
3.6.1 不同Fe~(3+)浓度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3.6.2 不同Fe~(3+)浓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3.6.3 不同Fe~(3+)浓度下藻增殖的平均比增长率 | 第58-59页 |
3.6.4 讨论 | 第59页 |
3.7 Mn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规律 | 第59-62页 |
3.7.1 不同Mn~(2+)浓度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3.7.2 不同Mn~(2+)浓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3.7.3 不同Mn~(2+)浓度下藻增殖的平均比增长率 | 第61页 |
3.7.4 讨论 | 第61-62页 |
3.8 Zn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规律 | 第62-64页 |
3.8.1 不同Zn~(2+)浓度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 第62页 |
3.8.2 不同Zn~(2+)浓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3.8.3 不同Zn~(2+)浓度下藻增殖的平均比增长率 | 第63-64页 |
3.8.4 讨论 | 第64页 |
3.9 Cu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规律 | 第64-67页 |
3.9.1 不同Cu~(2+)浓度对铜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3.9.2 不同Cu~(2+)浓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3.9.3 不同Cu~(2+)浓度下藻增殖的平均比增长率 | 第66-67页 |
3.9.4 讨论 | 第67页 |
3.10 Mo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67-71页 |
3.10.1 不同Mo~(6+)浓度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3.10.2 不同Mo~(6+)浓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3.10.3 不同Mo~(6+)浓度下藻增殖的平均比增长率 | 第69-71页 |
4.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4.1 结论 | 第71-72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