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叶顶间隙流动的概述 | 第9-10页 |
1.2.2 叶顶间隙流动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3 抑制间隙泄漏流动措施的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3.1 蜂窝机匣密封 | 第16-17页 |
1.3.2 叶顶/机匣修型 | 第17-18页 |
1.3.3 翼梢小翼 | 第18-19页 |
1.3.4 叶顶肋条/凹槽结构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物理模型与数值计算方法 | 第22-29页 |
2.1 物理模型简介 | 第22-24页 |
2.2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2.2.1 控制方程 | 第24页 |
2.2.2 湍流模型 | 第24-26页 |
2.3 计算网格及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2.3.1 计算网格 | 第26-27页 |
2.3.2 计算边界条件 | 第27页 |
2.4 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有/无蜂窝叶顶叶栅泄漏流场及损失分析 | 第29-5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蜂窝叶顶对泄漏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 蜂窝叶顶对泄漏流场细节的影响 | 第31-46页 |
3.3.1 叶顶间隙内流场分析 | 第31-37页 |
3.3.2 泄漏涡在叶栅通道内的发展 | 第37-42页 |
3.3.3 叶片负荷变化 | 第42-44页 |
3.3.4 叶栅出口流场分析 | 第44-46页 |
3.4 蜂窝叶顶对泄漏损失的影响 | 第46-51页 |
3.4.1 叶栅通道损失沿程分布 | 第47-49页 |
3.4.2 耗散函数分析 | 第49-50页 |
3.4.3 叶栅出口损失分布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间隙高度和来流冲角对泄漏流场特性的影响 | 第53-7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间隙高度对叶栅泄漏流动的影响 | 第53-70页 |
4.2.1 间隙高度对叶尖泄漏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2 间隙内流场特性分析 | 第54-59页 |
4.2.3 泄漏涡的形成和发展 | 第59-66页 |
4.2.4 叶栅泄漏损失分布 | 第66-70页 |
4.3 来流冲角对有/无蜂窝叶顶叶栅泄漏流动的影响 | 第70-78页 |
4.3.1 叶栅总性能分析 | 第70-72页 |
4.3.2 叶栅型面压力分布 | 第72-74页 |
4.3.3 叶栅出口损失和二次流矢量分布 | 第74-77页 |
4.3.4 叶栅泄漏量随冲角变化 | 第77-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