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2章 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2.1 课程论 | 第17-20页 |
2.1.1 课程 | 第17-18页 |
2.1.2 化学课程 | 第18页 |
2.1.3 课程标准 | 第18-19页 |
2.1.4 课程目标 | 第19页 |
2.1.5 课程内容 | 第19-20页 |
2.2 比较教育理论 | 第20-21页 |
2.2.1 比较教育 | 第20页 |
2.2.2 比较教育的目的 | 第20-21页 |
第3章 中美化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及课程制度介绍 | 第21-25页 |
3.1 中美化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3.1.1 美国化学课程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1.2 中国化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3.2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制度的介绍 | 第24-25页 |
3.2.1 美国高中化学课程制度 | 第24页 |
3.2.2 中国高中化学课程制度 | 第24-25页 |
第4章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及课程性质、理念比较 | 第25-33页 |
4.1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比较 | 第25-27页 |
4.1.1 美国德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 | 第25页 |
4.1.2 中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 | 第25-26页 |
4.1.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4.2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比较 | 第27-29页 |
4.2.1 性质及课程性质 | 第27页 |
4.2.2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比较 | 第27-28页 |
4.2.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分析 | 第28-29页 |
4.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理念比较 | 第29-33页 |
4.3.1 理念及课程理念 | 第29页 |
4.3.2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理念的比较 | 第29-31页 |
4.3.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理念的分析 | 第31-33页 |
第5章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33-39页 |
5.1 化学课程目标 | 第33页 |
5.2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 第33-37页 |
5.2.1 中国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 第33-35页 |
5.2.2 美国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 第35-37页 |
5.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37-38页 |
5.3.1 相同点 | 第37页 |
5.3.2 不同点 | 第37-38页 |
5.4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异同的成因分析 | 第38-39页 |
第6章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及内容的比较 | 第39-45页 |
6.1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的结构比较 | 第39-40页 |
6.1.1 课程结构 | 第39页 |
6.1.2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 第39-40页 |
6.1.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分析 | 第40页 |
6.2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 第40-42页 |
6.2.1 中国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 第41页 |
6.2.2 美国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 第41-42页 |
6.3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比较 | 第42-43页 |
6.3.1 相同点 | 第42页 |
6.3.2 不同点 | 第42-43页 |
6.4 中美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异同的成因分析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5-49页 |
7.1 结论 | 第45-46页 |
7.2 启示 | 第46-49页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71页 |
附录1:美国德州科学课程目录 | 第55-57页 |
附录2:美国德州高中科学课程标准(化学部分) | 第57-69页 |
附录3:美国德州高中其他科学课程标准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