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教师试卷命制质量初探--基于2008-2013年高考江苏卷与N市模考卷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0-12页 |
1.3.1 研究的目标 | 第10-11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教育考试试卷命制的理论探讨 | 第12-1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2.2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12-13页 |
2.3 试卷命制的测量学基础 | 第13-14页 |
2.4 试卷命制的心理学基础 | 第14页 |
2.5 影响试卷命制质量的因素 | 第14-17页 |
2.5.1 教师的命制水平 | 第14-15页 |
2.5.2 试卷命制的环境 | 第15页 |
2.5.3 试卷命制的指导思想与考试内容、要求 | 第15页 |
2.5.4 被试群体的水平 | 第15-17页 |
第3章 高中物理试卷命制的技术规范 | 第17-22页 |
3.1 严格参照考试说明 | 第17页 |
3.2 知识内容覆盖合理 | 第17页 |
3.3 命题表述科学严谨 | 第17-18页 |
3.4 试题内部和组卷自洽 | 第18-19页 |
3.5 有效促进师生教学 | 第19页 |
3.6 创新意识逐步渗透 | 第19-20页 |
3.7 思维方式得到转变 | 第20-22页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师试卷命制质量的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4.1 比较规则 | 第22-23页 |
4.2 高考卷与模考卷的考点覆盖比较 | 第23-26页 |
4.2.1 试卷总体的考点覆盖情况 | 第23-24页 |
4.2.2 教材中各个模块的考点覆盖情况 | 第24-25页 |
4.2.3 对知识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的比较 | 第25-26页 |
4.3 高考卷与模考卷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比较 | 第26-31页 |
4.3.1 五种能力考查的界定与鉴别 | 第26-29页 |
4.3.2 五种能力考查的统计比较 | 第29-31页 |
4.4 高考卷与模考卷不同题型的命制的比较 | 第31-35页 |
4.4.1 选择题的命制 | 第31-32页 |
4.4.2 实验题的命制 | 第32-33页 |
4.4.3 选考题的命制 | 第33-34页 |
4.4.4 计算题的命制 | 第34-35页 |
第5章 提高高中物理教师试卷命制质量的建议 | 第35-42页 |
5.1 基于考前试卷评价的建议 | 第35-39页 |
5.2 基于完善考试内容的建议 | 第39-40页 |
5.2.1 明确考点的考核要求 | 第39页 |
5.2.2 协调试卷容量与公平性 | 第39页 |
5.2.3 完善学生能力的考查 | 第39-40页 |
5.3 基于教师能力培养的建议 | 第40页 |
5.3.1 加强研究高考、模考试卷 | 第40页 |
5.3.2 开展试卷命的教研活动 | 第40页 |
5.3.3 深化教育考试的理论 | 第40页 |
5.4 基于试卷命制规范的建议 | 第40-42页 |
5.4.1 规范试卷命制的流程 | 第40-41页 |
5.4.2 掌握试题的改编技术 | 第41页 |
5.4.3 重视原创试题的编制 | 第41-42页 |
第6章 总结与思考 | 第42-43页 |
6.1 总结 | 第42页 |
6.2 思考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