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3页 |
1.2.1 民营企业的概念 | 第9-10页 |
1.2.2 政治关联的界定 | 第10-11页 |
1.2.3 国有股权的概念及分类 | 第11-12页 |
1.2.4 民营企业融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1.1 政治关联的普遍性 | 第17页 |
2.1.2 企业家参政与融资便利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1.3 国有股权相关文献综述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第21-22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3-28页 |
3.1 制度背景 | 第23-24页 |
3.2 理论分析 | 第24-28页 |
3.2.1 引入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的分析 | 第24-26页 |
3.2.2 引入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家参政在影响企业融资方面替代关系的分析 | 第26-28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8-33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8页 |
4.2 变量设定 | 第28-31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28-29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29-30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0-31页 |
4.3 模型构建及说明 | 第31-33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4.3.2 模型说明 | 第32-33页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5.2 变量的分组检验 | 第34-35页 |
5.3 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5.3.1 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对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影响 | 第37页 |
5.3.2 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家参政的替代关系 | 第37-38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38-41页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1-44页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1-42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4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 第50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