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江苏方志中的方言词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7页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2-21页
        1.1.1 江苏历史沿革第12-18页
        1.1.2 江苏修志概况第18-20页
        1.1.3 方言词的涵义第20页
        1.1.4 研究范围第20-21页
    1.2 选题意义第21-23页
        1.2.1 补汉语方言史的空缺第21-22页
        1.2.2 为方言词汇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第22页
        1.2.3 对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积极意义第22-23页
    1.3 研究现状第23-35页
        1.3.1 江苏方志的整理与研究概况第23-25页
        1.3.2 江苏方言研究概况第25-32页
        1.3.3 方志方言研究概况第32-34页
        1.3.4 小结第34-35页
    1.4 研究方法第35-37页
        1.4.1 文献调查法第35页
        1.4.2 计量统计法第35页
        1.4.3 比较法第35页
        1.4.4 语义特征分析法第35-37页
第2章 江苏方志方言概况第37-98页
    2.1 江苏方言分区第37-54页
        2.1.1 方言分区概述第37-43页
        2.1.2 方言分区边界问题的探讨第43-54页
    2.2 江苏方志方言文献资料普查第54-61页
    2.3 江苏方志方言词概况第61-98页
        2.3.1 方志方言词的编纂体例第62-64页
        2.3.2 方志方言词的记音第64-66页
        2.3.3 方志方言词的释义第66-72页
        2.3.4 方志方言词的用字讨论第72页
        2.3.5 方志方言词的可靠性检验第72-96页
        2.3.6 方志方言词的错误类型分析第96-98页
第3章 江苏方志方言词的共时比较研究第98-137页
    3.1 音节比较研究第98-111页
        3.1.1 中原官话区第99-101页
        3.1.2 江淮官话区第101-105页
        3.1.3 吴方言区第105-107页
        3.1.4 音节的比较第107-111页
    3.2 意义比较研究第111-137页
        3.2.1 义域宽窄的比较第112-114页
        3.2.2 义位数量和内容的比较第114-115页
        3.2.3 语义场的比较研究第115-137页
第4章 江苏方志方言词的传承和嬗变第137-161页
    4.1 承传词第138-142页
    4.2 变异词第142-150页
        4.2.1 词形变异第142-146页
        4.2.2 语义嬗变第146-150页
    4.3 借用词第150-159页
        4.3.1 古吴语词第151-154页
        4.3.2 白话吴语词第154-159页
    4.4 创新词第159-161页
第5章 江苏方志中的讳饰语研究第161-188页
    5.1 江苏方志中的讳饰语第161-162页
    5.2 讳饰语义类探究第162-176页
        5.2.1 讳饰语义类的分布第162-174页
        5.2.2 讳饰语义类的统计与分析第174-176页
    5.3 避讳原因第176-181页
    5.4 讳饰机制第181-188页
结语第188-191页
致谢第191-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1页
附录第201-547页
    附录一 江苏方志文献版本信息表第201-222页
    附录二 江苏方志方言词统计表第222-424页
    附录三 《金阊区志》、《沧浪区志》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比较第424-462页
    附录四 中原官话区儿化词表第462-485页
    附录五 中原官话区音节数量不固定词表第485-489页
    附录六 江淮官话区儿化词表第489-507页
    附录七 江淮官话区音节数量不固定的方言词表第507-518页
    附录八 吴方言区音节数量不固定的方言词表第518-529页
    附录九 江苏方志方言资料中的讳饰语表第529-5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47页

论文共5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
下一篇:《3%的窘境:为出版、译作和阅读未来发声》(第4章)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