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辆理论及试验论文

铁路列车车轮及轮轴疲劳试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意义第10-11页
        1.1.1 论文选题来源第10页
        1.1.2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4-16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铁路列车车轮及轮轴疲劳试验装置的结构设计第17-37页
    2.1 疲劳试验装置工作机理分析及总体设计方案第17-20页
        2.1.1 疲劳试验装置工作机理分析第17页
        2.1.2 疲劳试验装置总体设计方案第17-20页
    2.2 疲劳试验装置设计流程及试验参数第20-22页
        2.2.1 疲劳试验装置设计流程第20-21页
        2.2.2 轮轨接触疲劳试验相关参数第21-22页
        2.2.3 轮轴弯曲疲劳试验相关参数第22页
    2.3 纵向加载机构的设计第22-24页
    2.4 横向移动机构的设计第24-26页
    2.5 旋转驱动机构的设计第26-30页
        2.5.1 旋转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第27页
        2.5.2 关键性零部件计算第27-30页
    2.6 主体框架的设计第30-32页
    2.7 疲劳试验装置总体结构第32-33页
    2.8 关键部件的选择与计算第33-36页
        2.8.1 纵向加载机构中电机的计算与选择第33-35页
        2.8.2 横向移动机构中电机的计算与选择第35页
        2.8.3 旋转驱动机构中电机的计算与选择第35-36页
    2.9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铁路列车车轮及轮轴疲劳试验装置有限元分析第37-52页
    3.1 两种试验条件下的疲劳寿命仿真分析第37-49页
        3.1.1 S-N曲线的建立和疲劳损伤理论第37-41页
        3.1.2 铁路列车车轮及轮轴疲劳试验装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3.1.3 铁路列车车轮及轮轴疲劳试验装置网格划分第42-44页
        3.1.4 铁路列车车轮及轮轴疲劳试验装置有限元分析第44-49页
    3.2 主体框架的有限元分析第49-51页
        3.2.1 主体框架网格划分第49-50页
        3.2.2 主体框架有限元分析第50-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疲劳试验装置控制算法的研究第52-68页
    4.1 控制算法的提出第52-53页
    4.2 模糊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原理第53-56页
        4.2.1 模糊理论及控制系统组成第53-55页
        4.2.2 PID控制算法及控制器第55-56页
        4.2.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第56页
    4.3 轮轴弯曲疲劳试验装置控制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4.4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第58-66页
        4.4.1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处理第59-61页
        4.4.2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第61-65页
        4.4.3 模糊控制器的清晰化第65-66页
    4.5 仿真分析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铁路列车车轮及轮轴试验装置的实验验证第68-74页
    5.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流程第68-70页
        5.1.1 轮轨接触疲劳试验装置控制流程第68-69页
        5.1.2 轮轴弯曲疲劳试验装置控制流程第69-70页
    5.2 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第70-71页
    5.3 试验验证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5页
    6.1 总结第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作者简介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新机场终端区管制扇区运行绩效研究
下一篇: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致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