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结构 | 第10-12页 |
1.5 研究创新性及不足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盈余管理相关文献研究 | 第13-17页 |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4-17页 |
2.2 金融资产分类与盈余管理 | 第17-21页 |
2.2.1 对金融资产分类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2 金融资产的分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19-21页 |
3 金融资产分类的比较与分析 | 第21-30页 |
3.1 金融资产分类的国际比较 | 第21-23页 |
3.1.1 金融资产初始分类的国际比较 | 第21-23页 |
3.1.2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国际比较 | 第23页 |
3.2 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核算比较 | 第23-25页 |
3.2.1 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 第24页 |
3.2.2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 第24-25页 |
3.3 金融资产的不同分类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1 初始确认时对利润的影响 | 第25页 |
3.3.2 后续计量中对利润的影响 | 第25页 |
3.3.3 公允价值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4 资产减值对所得税的影响 | 第26页 |
3.4 金融资产的分类可能产生的盈余管理问题 | 第26-27页 |
3.4.1 初始确认时分类的倾向性 | 第26-27页 |
3.4.2 基于盈余管理动机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第27页 |
3.5 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现状 | 第27-30页 |
4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0-34页 |
4.1 假设的提出 | 第30页 |
4.2 样本选择及研究设计 | 第30-34页 |
4.2.1 假设1研究设计 | 第30-32页 |
4.2.2 假设2研究设计 | 第32-34页 |
5 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分析 | 第34-41页 |
5.1 假设1检验 | 第34-36页 |
5.1.1 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5.1.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5.2 假设2检验 | 第36-37页 |
5.2.1 描述性统计 | 第36-37页 |
5.2.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7页 |
5.3 金融行业的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5.4 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案例分析 | 第38-41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41-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6.1.1 假设1结论 | 第41页 |
6.1.2 假设2结论 | 第41页 |
6.2 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缺陷 | 第41-42页 |
6.3 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6.3.1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明确金融资产的划分依据 | 第42页 |
6.3.2 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 第42-44页 |
6.3.3 以“综合收益观”考量业绩评价 | 第44页 |
6.3.4 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 第44页 |
6.3.5 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