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8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7-9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反义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 | 第9-11页 |
1.2.2 反义动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 | 第11-13页 |
1.2.2.1 反义动词的个案研究 | 第11-12页 |
1.2.2.2 单音节反义动词的不对称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的对立 | 第13-15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3.1 标记理论 | 第15页 |
1.3.2 认知理论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第2章 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成对反义动词在词法层面的不对称现象 | 第18-23页 |
2.1 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单音节成对反义动词构词总数不对称 | 第18-20页 |
2.2 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双音节成对反义动词使用频率不对称 | 第20-23页 |
第3章 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成对反义动词在句法层面的不对称现象 | 第23-44页 |
3.1 形容词使动用法不对称 | 第23-26页 |
3.2 动宾结构不对称 | 第26-40页 |
3.2.1 趋向动词补语结构的不对称 | 第26-33页 |
3.2.2 “加—减”类动词不对称 | 第33-38页 |
3.2.3 其他反义动词不对称 | 第38-40页 |
3.3 反义动词不对称的缺损替换 | 第40-44页 |
3.3.1 “正面词”加否定表达式表达反面意义 | 第40-41页 |
3.3.2 “反面词”前加否定式表达折中的意义 | 第41-42页 |
3.3.3 反语策略可用“正面词”表示反面意义 | 第42-44页 |
第4章 英语成对反义动词不对称现象 | 第44-49页 |
4.1 英语成对反义动词不对称现象 | 第44-45页 |
4.2 英语不对称现象原因探究 | 第45-49页 |
4.2.1 “实现性”对英语成对反义动词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2 “具体性”对英语成对反义动词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5章 成对反义动词不对称现象引发的对外汉语反义词教学思考 | 第49-54页 |
5.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词类推性策略 | 第49-50页 |
5.2 反义词词汇教学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 | 第50-52页 |
5.2.1 反义词的讲解要循序渐进 | 第51页 |
5.2.2 反义词的讲解要成对 | 第51页 |
5.2.3 反义词教学要注重练习 | 第51-52页 |
5.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词不对称原则的学习方法 | 第52-54页 |
5.3.1 普及“直接联系,成对教学”的方法 | 第52页 |
5.3.2 加强反义词语素不对称性教学 | 第52-53页 |
5.3.3 强化多义项反义词在语境中的教学 | 第53-54页 |
第6章 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成对反义动词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54-59页 |
6.1 客观基础 | 第54-55页 |
6.2 民族心理 | 第55-56页 |
6.3 认知基础 | 第56-57页 |
6.4 语用分析 | 第57-59页 |
第7章 结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