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概述 | 第13-14页 |
1.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 | 第14-16页 |
1.2.1 设计要求 | 第14-15页 |
1.2.2 设计内容 | 第15-16页 |
1.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6-26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2章 基于响应轴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方法 | 第29-55页 |
2.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建模 | 第29页 |
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解耦设计理论 | 第29-37页 |
2.2.1 弹性解耦方法 | 第30-32页 |
2.2.2 扭矩轴解耦方法 | 第32-35页 |
2.2.3 能量解耦方法 | 第35-37页 |
2.3 作用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上的主要激励 | 第37-38页 |
2.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响应轴解耦设计方法 | 第38-50页 |
2.4.1 刚体的响应轴 | 第39-40页 |
2.4.2 响应轴解耦设计的数学基础 | 第40-50页 |
2.5 应用算例 | 第50-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3章 面向多激励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方法 | 第55-89页 |
3.1 多坐标系解耦设计方法 | 第55-56页 |
3.2 参考坐标系的建立 | 第56-58页 |
3.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多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 | 第58-69页 |
3.3.1 旋量理论 | 第58-62页 |
3.3.2 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2-67页 |
3.3.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运动方程 | 第67-69页 |
3.4 多坐标系解耦设计方法的数学表示 | 第69-70页 |
3.5 应用算例 | 第70-87页 |
3.5.1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4-79页 |
3.5.2 全局寻优计算 | 第79-82页 |
3.5.3 优化系统在多激励作用下的响应验证 | 第82-8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4章 悬置阻尼与频变特性对解耦设计的影响 | 第89-123页 |
4.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阻尼振动 | 第89-92页 |
4.2 悬置阻尼对响应轴解耦设计方法的影响 | 第92-98页 |
4.2.1 经典阻尼情形 | 第94页 |
4.2.2 非经典阻尼情形 | 第94-95页 |
4.2.3 阻尼作用下的响应轴解耦设计条件 | 第95-98页 |
4.3 悬置频变特性对解耦设计的影响 | 第98-110页 |
4.3.1 典型悬置的性能特性 | 第99-104页 |
4.3.2 液压悬置系统的运动方程 | 第104-109页 |
4.3.3 液压悬置系统在多坐标系下的解耦设计 | 第109-110页 |
4.4 液压悬置系统在拉普拉斯域内的固有属性计算方法 | 第110-12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0-123页 |
第5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稳健设计与可靠设计 | 第123-149页 |
5.1 稳健设计与可靠设计方法 | 第123-126页 |
5.1.1 Taguchi设计方法 | 第123-124页 |
5.1.2 6sigma设计方法 | 第124-125页 |
5.1.3 灵敏度分析技术与区间分析技术 | 第125页 |
5.1.4 各类稳健/可靠设计方法的特点 | 第125-126页 |
5.2 不确定性分析技术 | 第126-130页 |
5.2.1 试验设计技术 | 第126-127页 |
5.2.2 蒙特卡洛模拟技术 | 第127-128页 |
5.2.3 基于泰勒展开的可靠性分析技术 | 第128-130页 |
5.2.4 重要性抽样技术 | 第130页 |
5.3 正态检验技术与广义 6sigma设计方法 | 第130-134页 |
5.3.1. Q-Q图正态检验法 | 第131-132页 |
5.3.2. 广义 6sigma设计方法 | 第132-134页 |
5.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中的不确定因素 | 第134-137页 |
5.5 一种新的稳健/可靠设计流程 | 第137-139页 |
5.6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稳健设计与可靠设计 | 第139-146页 |
5.6.1 可行域的确定 | 第139页 |
5.6.2 稳健性与可靠性分析 | 第139-140页 |
5.6.3 稳健设计 | 第140-144页 |
5.6.4 可靠设计 | 第144-14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46-149页 |
第6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整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49-165页 |
6.1 汽车动力学参数的试验获取 | 第149-151页 |
6.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51-157页 |
6.2.1 悬置系统对振动系统固有属性的影响 | 第152-155页 |
6.2.2 悬置系统对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55-157页 |
6.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侧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57-162页 |
6.3.1 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瞬态及稳态响应分析 | 第159-161页 |
6.3.2 角脉冲输入下的汽车瞬态响应分析 | 第161-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2-165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65-169页 |
7.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65-167页 |
7.2 创新点 | 第167-168页 |
7.3 展望 | 第16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81-183页 |
致谢 | 第183-185页 |
作者简介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