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2 网壳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分类 | 第18-20页 |
1.2.2 网壳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摩擦摆支座研究现状 | 第22-33页 |
1.3.1 摩擦摆支座理论和试验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1.3.2 摩擦摆支座简化模型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3.3 摩擦摆支座结构体系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1.3.4 摩擦摆支座的应用 | 第32-33页 |
1.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3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摩擦摆支座减震机理及有限元建模 | 第35-49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摩擦摆支座减震机理分析 | 第36-41页 |
2.2.1 减震机理分析 | 第36-40页 |
2.2.2 结构运动方程 | 第40-41页 |
2.3 摩擦摆支座模型建立与验证 | 第41-44页 |
2.3.1 摩擦摆支座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2.3.2 摩擦摆支座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42-44页 |
2.4 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44-48页 |
2.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4-46页 |
2.4.2 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第49-78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 第49-53页 |
3.2.1 网壳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 | 第50-52页 |
3.2.2 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3.3 结构减震效果评价指标选取 | 第53-55页 |
3.4 地震波影响规律 | 第55-60页 |
3.4.1 水平地震作用影响 | 第55-57页 |
3.4.2 竖向地震作用影响 | 第57-59页 |
3.4.3 三维地震作用影响 | 第59-60页 |
3.4.4 不同地震波的影响 | 第60页 |
3.5 摩擦摆支座参数影响规律 | 第60-71页 |
3.5.1 摩擦摆支座参数对结构减震机理影响 | 第61-62页 |
3.5.2 摩擦摆支座摩擦系数影响规律 | 第62-67页 |
3.5.3 摩擦摆支座曲率半径影响规律 | 第67-70页 |
3.5.4 摩擦摆支座选取原则 | 第70-71页 |
3.6 摩擦摆支座不同网壳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 第71-77页 |
3.6.1 不同矢跨比网壳结构 | 第71-74页 |
3.6.2 不同屋面荷载网壳结构 | 第74-76页 |
3.6.3 不同跨度网壳结构 | 第76-7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带下部支承的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第78-109页 |
4.1 引言 | 第78页 |
4.2 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 第78-82页 |
4.2.1 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78-79页 |
4.2.2 网壳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 | 第79-81页 |
4.2.3 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81-82页 |
4.3 摩擦摆支座柱支承网壳结构减震效果研究 | 第82-101页 |
4.3.1 地震波影响规律 | 第82-88页 |
4.3.2 摩擦摆支座参数影响 | 第88-95页 |
4.3.3 摩擦摆支座选取原则 | 第95页 |
4.3.4 不同网壳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 第95-101页 |
4.4 不同柱参数网壳结构减震效果研究 | 第101-107页 |
4.4.1 支承柱高度 | 第102-105页 |
4.4.2 支承柱截面半径 | 第105-10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5章 新型摩擦摆支座研究 | 第109-134页 |
5.1 引言 | 第109-110页 |
5.2 变摩擦- 摩擦摆支座减震机理及性能研究 | 第110-121页 |
5.2.1 变摩擦-摩擦摆支座设计及减震机理 | 第110-116页 |
5.2.2 变摩擦-摩擦摆支座滞回性能 | 第116-118页 |
5.2.3 VF-FPB-2 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 第118-119页 |
5.2.4 VF-FPB-6 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 第119-121页 |
5.3 球-柱面摩擦支座减震机理及性能研究 | 第121-128页 |
5.3.1 球- 柱面摩擦支座设计及减震机理 | 第122-125页 |
5.3.2 球- 柱面摩擦支座滞回性能 | 第125-127页 |
5.3.3 减震效果分析 | 第127-128页 |
5.4 变摩擦- 球柱面摩擦支座减震机理及性能研究 | 第128-132页 |
5.4.1 变摩擦-球柱面摩擦支座设计及减震机理 | 第128-130页 |
5.4.2 变摩擦-球柱面摩擦支座滞回性能 | 第130-131页 |
5.4.3 减震效果分析 | 第131-13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6章 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 第134-158页 |
6.1 引言 | 第134页 |
6.2 摩擦摆支座网壳结构抗震设计 | 第134-137页 |
6.2.1 网壳结构抗震设计 | 第135-136页 |
6.2.2 摩擦摆支座抗震设计 | 第136-137页 |
6.3 摩擦摆支座初始设计角度的影响 | 第137-145页 |
6.3.1 初始设计角度定义 | 第137-139页 |
6.3.2 落地网壳结构 | 第139-142页 |
6.3.3 柱支承网壳结构 | 第142-145页 |
6.4 摩擦摆支座布置方式的影响 | 第145-151页 |
6.4.1 摩擦摆支座布置方式 | 第145-146页 |
6.4.2 落地网壳结构 | 第146-149页 |
6.4.3 柱支承网壳结构 | 第149-151页 |
6.5 摩擦摆支座安装位置的影响 | 第151-156页 |
6.5.1 摩擦摆支座安装位置 | 第151-152页 |
6.5.2 静力分析 | 第152-154页 |
6.5.3 动力分析 | 第154-15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结论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74-177页 |
致谢 | 第177-179页 |
个人简历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