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一、文言文概述 | 第10页 |
二、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意义与研究路径 | 第12-14页 |
(一)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二)本文的理论依据 | 第13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 第14-16页 |
一、满堂“翻”——知识被灌输,教学逐渐失“文” | 第14页 |
二、满堂“串”——过程被冷淡,教学逐渐失“本” | 第14-15页 |
三、满堂“搬”——能力被缺失,教学逐渐失“真” | 第15-16页 |
四、满堂“看”——诵读被搁浅,教学逐渐失“云” | 第16页 |
第二章 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六原则 | 第16-22页 |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特点与当代文言文教育的比照 | 第16-18页 |
(一)教育的功能与德育的关系 | 第16-17页 |
(二)教育中写和读的关系 | 第17-18页 |
二、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六原则 | 第18-22页 |
(一)“发面”原则 | 第18页 |
(二)“发散”原则 | 第18-20页 |
(三)“发现”原则 | 第20页 |
(四)“发展”原则 | 第20-21页 |
(五)“发放”原则 | 第21页 |
(六)“发酵”原则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在浸润里传承,在传承中积淀——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基本策略和路径 | 第22-35页 |
一、丰富活动,开发学习兴趣点 | 第22-24页 |
(一)以问题激发兴趣 | 第23-24页 |
(二)从知趣到情趣 | 第24页 |
二、直观比较,聚焦文本语言点 | 第24-27页 |
(一)借力现代技术,辨析语言 | 第24-25页 |
(二)凭借自主积淀,传承语言 | 第25-27页 |
三、生动诵读,关照情感唤醒点 | 第27-29页 |
(一)从诵读的理论入手 | 第27页 |
(二)从诵读的形式入手 | 第27-29页 |
四、反馈形象,生成思维发散点 | 第29-31页 |
(一)引领学生,重归文言原生场 | 第29-30页 |
(二)多维对话,培植思维发散场 | 第30-31页 |
五、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检测调查 | 第31-35页 |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 | 第31-32页 |
(二)基本做法 | 第32-33页 |
(三)总结与反思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