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三)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二)研究工具 | 第15页 |
| (三)研究过程 | 第15-17页 |
| (四)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 三、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现状分析 | 第18-35页 |
| (一)指导行为频率较高 | 第18-19页 |
| (二)教师主动指导行为为主 | 第19-21页 |
| (三)指导方式的特征 | 第21-31页 |
| (四)指导身份以教育者为主 | 第31-33页 |
| (五)教师指导关注点倾向于游戏材料 | 第33页 |
| (六)教师指导效果以正向效果为主 | 第33-35页 |
| 四、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 (一)教师指导频率过高,指导效果不佳 | 第35-36页 |
| (二)游戏过程中偏重教师主导 | 第36-37页 |
| (三)教师指导方式失当 | 第37-38页 |
| (四)教师指导权威性占主要地位 | 第38-40页 |
| 五、教育建议 | 第40-43页 |
| (一)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 | 第40页 |
| (二)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 第40-41页 |
| (三)教师适当改变指导方式 | 第41页 |
| (四)教师做好角色定位,变教育者为游戏者 | 第41-43页 |
| 六、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3-44页 |
| 注释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一 | 第47-48页 |
| 附录二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