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1-13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3页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 第13-14页 |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 第14页 |
2.1.4 自主创新能力的界定 | 第14页 |
2.1.5 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2.2.1 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2.2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第3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 | 第18-24页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3.1.1 核心影响因素 | 第18页 |
3.1.2 组织内部支持因素 | 第18-19页 |
3.1.3 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 | 第20-24页 |
3.2.1 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机理 | 第20页 |
3.2.2 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组织内部支持机理 | 第20-21页 |
3.2.3 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外生机理 | 第21-22页 |
3.2.4 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机理系统 | 第22-24页 |
第4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第24-32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4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26页 |
4.3 评价指标测度 | 第26-32页 |
第5章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方法确定 | 第32-39页 |
5.1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2-36页 |
5.1.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 第32页 |
5.1.2 指标权重确定步骤 | 第32-36页 |
5.2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确定 | 第36-39页 |
5.2.1 评价方法选择 | 第36页 |
5.2.2 评价基本步骤 | 第36-39页 |
第6章 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39-53页 |
6.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39页 |
6.1.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9页 |
6.1.2 数据收集 | 第39页 |
6.2 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6.3 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40-53页 |
6.3.1 指标权重计算 | 第40-45页 |
6.3.2 定量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与评价等级确定 | 第45-46页 |
6.3.3 确定指标隶属度 | 第46页 |
6.3.4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 第46-52页 |
6.3.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第7章 提升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7.1 企业内部建议 | 第53-54页 |
7.1.1 加大高素质科研人才引进力度 | 第53页 |
7.1.2 注重对生产技术人员培训 | 第53-54页 |
7.1.3 重视产品宣传活动 | 第54页 |
7.1.4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 第54页 |
7.1.5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 第54页 |
7.2 企业外部环境建议 | 第54-57页 |
7.2.1 推动科技保险及中介服务市场发展 | 第55页 |
7.2.2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 第55-56页 |
7.2.3 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第56页 |
7.2.4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附录1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权重专家打分问卷 | 第64-68页 |
附录2 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