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曲柄连杆机构论文

基于发动机曲轴系的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发动机曲轴系扭转振动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曲轴系扭振理论研究与发展第11-12页
        1.2.2 曲轴系扭振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第12-14页
        1.2.3 曲轴系扭振减振器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磁流变液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5-17页
        1.3.1 磁流变液研究与发展第15-16页
        1.3.2 磁流变液装置的应用与发展第16-17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发动机曲轴系扭振模型理论研究第19-33页
    2.1 曲轴系集中参数模型简化第19-23页
    2.2 曲轴系集中参数模型参数确定第23-26页
        2.2.1 曲轴系模型的转动惯量第23-24页
        2.2.2 曲轴系模型的扭转刚度第24-26页
        2.2.3 曲轴系模型的阻尼因素第26页
    2.3 曲轴系扭转振动理论计算第26-32页
        2.3.1 自由振动分析第27-28页
        2.3.2 临界转速计算第28-30页
        2.3.3 强迫振动分析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发动机曲轴系多体模型建立及分析第33-46页
    3.1 有限元法与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第33-35页
        3.1.1 有限元法概述及软件介绍第33-34页
        3.1.2 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概述及软件介绍第34-35页
    3.2 发动机曲轴系实体模型的建立第35-40页
        3.2.1 曲轴系模型的建立及装配第35-37页
        3.2.2 曲轴系多刚体模型的建立第37-40页
    3.3 曲轴系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3.3.1 曲轴柔性体中性mnf文件第40-41页
        3.3.2 曲轴系刚-柔耦合模型的生成第41-42页
    3.4 曲轴系曲轴自由模态分析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曲轴系定阻尼扭振减振器研究第46-62页
    4.1 发动机曲轴系阻尼扭振减振器研究第46-51页
        4.1.1 阻尼减振器与曲轴系耦合运动方程第46-48页
        4.1.2 阻尼扭振减振器惯量比与定调比的确定第48页
        4.1.3 阻尼扭振减振器最佳阻尼的确定第48-50页
        4.1.4 阻尼扭振减振器参数变化对扭转振动的影响第50-51页
    4.2 油液阻尼扭振减振器阻尼材料分析第51-53页
    4.3 发动机曲轴系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3-57页
        4.3.1 气缸爆发压力的理论分析第53-54页
        4.3.2 多体系统阻尼的施加第54页
        4.3.3 驱动创建及仿真分析第54-57页
    4.4 定阻尼扭振减振器设计与仿真分析第57-60页
        4.4.1 定阻尼扭振减振器的设计第57-59页
        4.4.2 定阻尼扭振减振器的仿真分析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研究第62-75页
    5.1 磁流变液流变特性分析第62-64页
    5.2 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理论与研究第64-69页
        5.2.1 磁流变液的励磁理论第64-65页
        5.2.2 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工作模式及阻尼分析第65-69页
    5.3 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第69-73页
        5.3.1 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的设计第69-70页
        5.3.2 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仿真分析第70-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总结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型越野车独立悬架优化设计及性能仿真
下一篇:车载LNG气瓶设计及ANSY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