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语篇结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和语料 | 第11-12页 |
1.2.1 指导理论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相声语篇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第二章 相声的语篇特征 | 第16-26页 |
2.1 相声的交际主体特征 | 第16-19页 |
2.2 相声的交际意图特征 | 第19-20页 |
2.3 相声的语境特征 | 第20-21页 |
2.4 相声的话语方式特征 | 第21-26页 |
第三章 相声语篇的核心结构模式 | 第26-39页 |
3.1 构建与理解“包袱” | 第26-32页 |
3.1.1 相声的基本结构 | 第26-28页 |
3.1.2 构建“包袱”的心理认知基础 | 第28-30页 |
3.1.3 相声“包袱”的动因和机制 | 第30-32页 |
3.2 “包袱”的主要类型 | 第32-39页 |
3.2.1 自相矛盾 | 第32-34页 |
3.2.2 故意曲解 | 第34-36页 |
3.2.3 同话异境 | 第36-37页 |
3.2.4 荒诞夸张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相声“包袱”的实现形式 | 第39-60页 |
4.1 “包袱”实现过程中的话轮交替 | 第40-43页 |
4.2 “包袱”实现过程中的语篇衔接 | 第43-60页 |
4.2.1 词汇层面 | 第43-50页 |
4.2.2 功能层面 | 第50-57页 |
4.2.3 语音层面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