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3-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7页 |
(四)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 文献分析 | 第17页 |
2. 实证分析 | 第17页 |
3. 定性、定量研究 | 第17-18页 |
4. 访谈法 | 第18-19页 |
一、地方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界定 | 第19-21页 |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 第19页 |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 第19-20页 |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 第20-21页 |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1. 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 第21-22页 |
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2-23页 |
3. 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理论 | 第23-25页 |
二、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实践 | 第25-37页 |
(一)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 | 第25-30页 |
1.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 第25页 |
2.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状况 | 第25-28页 |
3.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状况 | 第28-30页 |
(二)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30-33页 |
1. 优势(strengths,S)分析 | 第30-31页 |
2. 劣势(weaknesses,W)分析 | 第31-32页 |
3. 机会(opportunities,O)分析 | 第32页 |
4. 威胁(threats,T)分析 | 第32-33页 |
(三) 石家庄高新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体措施 | 第33-37页 |
1. 加大品牌塑造,做好品牌宣传 | 第33-34页 |
2. 确定清晰、明确的功能定位 | 第34页 |
3. 完善政府财税政策 | 第34-35页 |
4.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各方投资 | 第35页 |
5.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35页 |
6. 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行业的同时,要积极应对环保带来的挑战 | 第35-37页 |
三、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1.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规律性认识不充分 | 第37页 |
2.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科学规划、掌舵能力有待提升 | 第37-38页 |
3.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机制体制不完善 | 第38页 |
4. 未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 第38页 |
5. 新兴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渠道不畅 | 第38-39页 |
6. 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创新能力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第39页 |
(二)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1.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机制体制不完善的原因 | 第39页 |
2. 未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原因 | 第39页 |
3. 新兴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渠道不畅 | 第39-40页 |
4. 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创新能力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第40-41页 |
四、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 第41-48页 |
(一) 提高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 | 第41-43页 |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竞争加剧的迫切需求 | 第41-42页 |
2.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绿色社会的迫切需求 | 第42页 |
3.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特征 | 第42-43页 |
(二) 从政府层面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掌舵导航 | 第43-44页 |
1. 政府加强统筹协调能力 | 第43页 |
2. 强化国家的大力指导 | 第43-44页 |
3. 健全发展战略框架 | 第44页 |
4. 突出地方特色,找准产业的发展方向 | 第44页 |
(三)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 | 第44-45页 |
1. 地方政府要建立合理的体制机制,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 第44页 |
2. 确保各项机制及扶持政策有效落实 | 第44-45页 |
3. 加强政府组织保障,杜绝多头管理现象 | 第45页 |
(四)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强化市场的导向作用 | 第45页 |
1. 合理定位市场以及政府的功能 | 第45页 |
2.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搭建桥梁 | 第45页 |
(五) 拓宽融资渠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 第45-46页 |
1. 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济支援,帮助公司走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 | 第45-46页 |
2. 推行税收扶持政策,刺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 第46页 |
3.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 第46页 |
4. 完善多方位的融资、投资体制 | 第46页 |
(六)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46-48页 |
1. 推动孵化园区的创建 | 第46页 |
2. 推动人才培育计划 | 第46-47页 |
3. 鼓励基础研究以及通性技术开发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