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一、相关理论阐释 | 第13-21页 |
| (一) 食品安全 | 第13页 |
| (二) 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 | 第13-14页 |
| 1. 法律责任 | 第13-14页 |
| 2. 行政责任 | 第14页 |
| 3. 经济责任 | 第14页 |
| (三) 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依据 | 第14-16页 |
| 1. 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 | 第14-15页 |
| 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第15-16页 |
| (四)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 | 第16-21页 |
| 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 第16-18页 |
| 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 第18-21页 |
| 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及不良影响 | 第21-25页 |
| (一)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 第21-22页 |
| 1. 瘦肉精事件 | 第21页 |
| 2.“潮安果脯”事件 | 第21页 |
| 3.“人造蜂蜜”事件 | 第21-22页 |
| 4.“昌黎葡萄酒”事件 | 第22页 |
| (二) 食品安全问题的不良影响 | 第22-25页 |
| 1. 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本身的影响 | 第22-23页 |
| 2.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23页 |
|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 第23-24页 |
| 4. 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三、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责任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 第25-31页 |
| (一) 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责任缺失的表现 | 第25-27页 |
| 1. 监管职能界定不清、协调机构权威性不足 | 第25-26页 |
| 2. 监管权力不统一 | 第26页 |
| 3. 食品安全监管成本高 | 第26-27页 |
| (二) 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 | 第27-31页 |
| 1.有关部门监管意识薄弱 | 第27页 |
| 2. 监管主体设置缺少科学性 | 第27页 |
| 3. 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尚未完善 | 第27-28页 |
| 4. 继续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 第28页 |
| 5. 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 | 第28-31页 |
| 四、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有力运行的策略 | 第31-41页 |
| (一) 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健全实施标准体系 | 第31-32页 |
| 1. 逐步明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31-32页 |
| 2. 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相关体系 | 第32页 |
| (二) 完善监管体制,保障其切实可行 | 第32-34页 |
| 1. 日常性一般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 | 第32-33页 |
| 2. 强化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 | 第33页 |
| 3. 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 | 第33-34页 |
| (三)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 第34-37页 |
| 1. 建立食品安全方面风险评估的预警体系 | 第34页 |
| 2. 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检验检测体系 | 第34-35页 |
| 3. 建立食品可追溯管理系统和食品召回制度 | 第35页 |
| 4. 加强食品安全方面政府执行力 | 第35-36页 |
| 5. 建立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 | 第36-37页 |
| 6. 完善食品安全的政府救济机制 | 第37页 |
| (四) 创新政府监管机制,探索新型食品安全监管 | 第37-41页 |
| 1. 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征信管理机制 | 第37-39页 |
| 2. 严格执行行业禁入机制 | 第39页 |
| 3. 推动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机制的建立 | 第39-40页 |
| 4. 用制度保障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督促力度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46页 |
| 后记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