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前言第8-9页
一、关怀伦理:道德教育研究的新视域第9-16页
 (一) 关怀伦理及其特征第9-14页
  1. 关怀伦理的产生第9-10页
  2. 关怀伦理的基本主张及特征第10-12页
  3. 关怀伦理中的关怀者和被关怀者第12-14页
 (二) 关怀伦理与道德教育之内在联系第14-16页
  1. 关怀与道德第14页
  2. 关怀与教育第14-15页
  3. 关怀伦理与道德教育第15-16页
二、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模式及其特色第16-26页
 (一) 关怀道德教育模式的目的第16-17页
  1. 首要目的:培养有关怀能力的人第16页
  2. 核心目的:获得幸福第16-17页
 (二) 关怀道德教育模式的内容第17-20页
  1. 关怀自我第17-18页
  2. 关怀身边与自己有各种关系之人第18页
  3. 关怀陌生人和远方之人第18-19页
  4. 关怀动物、植物和地球第19-20页
  5. 关怀人类制造的物质世界和知识第20页
 (三) 关怀道德教育模式的方法第20-23页
  1. 榜样第21页
  2. 对话第21-22页
  3. 实践第22页
  4. 认可第22-23页
 (四) 关怀道德教育模式的特色第23-26页
  1. 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第23页
  2. 重视教师的榜样示范性第23-24页
  3. 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和感受性第24页
  4. 重视道德教育的情感性第24-25页
  5. 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第25-26页
三、关怀伦理视域下加强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策略第26-42页
 (一) 从关怀视野审视我国青少年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 感恩知情能力和感恩意识较弱第26页
  2. 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冷漠第26-27页
  3. 缺乏"关怀"能力第27页
 (二) 我国青少年被关怀者品质欠缺的原因分析第27-31页
  1. 家庭教育的误区第28-29页
  2. 学校道德教育的偏差第29-31页
 (三) 实施关怀式道德教育的策略第31-42页
  1. 营造关怀型家庭第31-33页
  2. 构建关怀型学校第33-39页
  3. 创建关怀型社区第39-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
下一篇:回应21世纪的挑战: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