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作家老舍与抗战文学的关系研究 | 第10-13页 |
二、老舍抗战文学作品研究 | 第13-16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老舍来滇缘由探寻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文学友人之邀的盛情难却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心力交瘁者的放松之旅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文协领导者的工作之行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老舍在滇的社会活动考 | 第22-55页 |
第一节 老舍在滇期间与文友的交往活动 | 第22-30页 |
一、老舍来滇时间的考证和确认 | 第22-26页 |
二、文友相伴下的云南之行 | 第26-28页 |
三、老舍与沈从文关系考 | 第28-30页 |
第二节 老舍在滇的文学讲演及媒体相关报道 | 第30-55页 |
一、老舍在滇的文学讲演 | 第30-34页 |
二、媒体对老舍西南联大四次讲演的相关报道 | 第34-55页 |
第三章 老舍在滇的文学文本研究 | 第55-71页 |
第一节 《滇行短记》中老舍的云南印象 | 第55-59页 |
一、含蓄表达下北平景物的复活 | 第55-57页 |
二、毁誉参半下云南之行的书写 | 第57-59页 |
第二节 由西南联大讲演看老舍的文化心理 | 第59-64页 |
一、理性思维下文学走向的简单把握 | 第60-61页 |
二、身份转变后新写作模式的不适 | 第61-63页 |
三、写作建议背后文学理想的寄托 | 第63-64页 |
第三节 话剧《大地龙蛇》中“民族形式”的运用 | 第64-71页 |
一、老舍在抗战时期关于文艺形式的探索 | 第65-66页 |
二、话剧歌舞混合剧——传统曲艺与西方艺术的混合 | 第66-68页 |
三、《大地龙蛇》——“民族形式,革命内容”的真正贯彻者 | 第68-71页 |
第四章 老舍在滇活动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 第71-76页 |
第一节 老舍云南之行的文化意义 | 第71-73页 |
第二节 老舍云南之行的社会影响 | 第73-76页 |
一、文人回忆散文中的老舍之行 | 第73-74页 |
二、在校学生及坊间群众对老舍来滇的记叙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一、著作类 | 第78-79页 |
二、论文类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