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与超越:论次仁罗布小说中的西藏书写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序言 | 第8-13页 |
一、写作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西藏是一个名词 | 第13-26页 |
第一节 西藏景观 | 第13-19页 |
一、走进西藏的桥梁 | 第14-15页 |
二、边地风景与体验 | 第15-17页 |
三、景观映照下的情感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西藏人文 | 第19-26页 |
一、历史追忆与现实描绘 | 第19-21页 |
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第21-23页 |
三、人性与情感 | 第23-26页 |
第二章 西藏是一类主题 | 第26-42页 |
第一节 民族信仰的追寻 | 第26-34页 |
一、苦难与救赎 | 第26-28页 |
二、精神的超越 | 第28-31页 |
三、孤独的品格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民族身份的认同 | 第34-42页 |
一、“寻根”:文化认同的根基 | 第34-37页 |
二、离开与回归 | 第37-39页 |
三、历史与伦理 | 第39-42页 |
第三章 西藏是一种叙事 | 第42-50页 |
第一节 叙事的本质:神话与日常 | 第42-45页 |
一、隐喻性的神话思维 | 第42-44页 |
二、现代思维:“日常性叙事”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虚实相生的叙事艺术 | 第45-50页 |
一、交错的时间叙事:对于西藏描绘的超越 | 第45-47页 |
二、多变的视角和回环的结构 | 第47-50页 |
第四章 西藏是一次想象 | 第50-59页 |
第一节 在场者的西藏想象 | 第50-53页 |
一、“自我”与“他者” | 第50-52页 |
二、在场者:怀旧与改革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乌托邦想象与精神 | 第53-59页 |
一、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想象 | 第54-55页 |
二、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