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提出 | 第8-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1页 |
(一) 有关研究方向的基本思考 | 第8页 |
(二) 儿童绘画深邃的的魅力 | 第8-9页 |
(三) 搁浅的初衷的启发 | 第9页 |
(四) 由当下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 第9-10页 |
(五) 符号美学的视角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一) 儿童绘画的情感表现研究 | 第12-18页 |
(二) 符号美学的研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21-2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一) 绘画作品搜集 | 第21-23页 |
(二) 绘画作品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6岁幼儿绘画中情感表达方式分析 | 第25-66页 |
第一节 6岁幼儿绘画中高兴情感表达方式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25-44页 |
一、造型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25-33页 |
(一) 线的符号特征 | 第25-29页 |
(二) 形状的符号特征 | 第29-33页 |
二、色彩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33-37页 |
(一) 喜用红色、橙色等暖色调 | 第33-34页 |
(二) 五颜六色的装扮 | 第34-35页 |
(三) 冷、暖色调的冲突引起强烈效果 | 第35-37页 |
(四) 使用概念色 | 第37页 |
三、构图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37-43页 |
(一) 点——围绕在高兴的物体的周围 | 第37-39页 |
(二) 主要视觉形象居于画面中间 | 第39-40页 |
(三) 多个视觉中心 | 第40-41页 |
(四) 满幅式 | 第41-42页 |
(五) 散点式 | 第42-43页 |
四、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节 6岁幼儿绘画中伤心情感表达方式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44-54页 |
一、造型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一) 线的符号特征 | 第44页 |
(二) 形状的符号特征 | 第44-46页 |
二、色彩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46-49页 |
(一) 黑色居多 | 第46-48页 |
(二) 突兀的冷色——蓝色、绿色 | 第48-49页 |
(三) 单调而压抑的浅色 | 第49页 |
三、构图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49-52页 |
(一) 点——眼睛周围的眼泪和洒满画面的雨滴 | 第49-50页 |
(二) 视觉中心形象偏于画面一角 | 第50-51页 |
(三) 画面构成元素凌乱无序 | 第51页 |
(四) 向下耷拉的人的手臂 | 第51-52页 |
四、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节 6岁幼儿绘画中害怕情感表达方式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54-66页 |
一、造型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54-58页 |
(一) 线的符号特征 | 第54-57页 |
(二) 形状的符号特征 | 第57-58页 |
二、色彩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58-62页 |
(一) 黑色居多 | 第58-59页 |
(二) 蓝色 | 第59-60页 |
(三) 绿色 | 第60-62页 |
三、构图的符号特征分析 | 第62-64页 |
(一) 点——害怕的点布满整个画面 | 第62-63页 |
(二) 机械的几何图形构成人物的形象 | 第63-64页 |
(三) 视觉形象偏于一角 | 第64页 |
(四) 形象布满整个画面,主体物不突出 | 第64页 |
四、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第66-7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6页 |
(一) 6岁幼儿绘画中高兴情感表达方式的符号特征 | 第66页 |
(二) 6岁幼儿绘画中伤心情感表达方式的符号特征 | 第66页 |
(三) 6岁幼儿绘画中害怕情感表达方式的符号特征 | 第66页 |
二、教育建议 | 第66-68页 |
(一) 加深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 | 第66-67页 |
(二) 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后期的绘画活动积累意象 | 第67页 |
(三)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丰富多彩的艺术符号表现绘画作品 | 第67-68页 |
三、研究反思 | 第68-71页 |
(一) 绘画搜集条件、工具不够完善 | 第68-69页 |
(二) 绘画作品搜集时间间隔较长 | 第69页 |
(三) 幼儿之间的模仿较严重 | 第69-70页 |
(四) 未充分利用访谈资料 | 第70页 |
(五) 对绘画作品的分析理论深度不够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