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技术路线及创新 | 第11-12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 应收账款证券化基本概念 | 第17-21页 |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18页 |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资产证券化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应收账款证券化内涵与参与主体 | 第18-19页 |
2.2.1 应收账款证券化内涵 | 第18页 |
2.2.2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 第18-19页 |
2.3 应收账款证券化运作流程 | 第19-21页 |
3 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与障碍 | 第21-26页 |
3.1 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3.2 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发展的障碍 | 第22-26页 |
3.2.1 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不够好 | 第22-23页 |
3.2.2 无法对我国现存应收账款的价值作出估计 | 第23页 |
3.2.3 特殊目的机构(SPV)的设置不够完善 | 第23-24页 |
3.2.4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4-25页 |
3.2.5 权威社会中介机构的缺位 | 第25-26页 |
4 基于五矿发展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的分析 | 第26-46页 |
4.1 五矿发展企业现状 | 第26-27页 |
4.2 五矿发展应收账款证券化与国外情况的比较分析 | 第27-34页 |
4.2.1 我国法律法规与国外法律法规的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4.2.2 SPV的形式与交易模式与国外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8-34页 |
4.3 五矿发展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关系分析 | 第34-42页 |
4.3.1 五矿发展应收账款管理情况 | 第34-38页 |
4.3.2 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38-42页 |
4.4 应收账款证券化对五矿发展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 第42-46页 |
4.4.1 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2 对营运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3 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5 加强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对策及建议 | 第46-49页 |
5.1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46-47页 |
5.2 加快法律、会计和税收等制度建设 | 第47页 |
5.3 建立规范的中介机构 | 第47页 |
5.4 开展离岸资产证券化 | 第47-48页 |
5.5 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培育市场需求 | 第48页 |
5.6 培养专业化人才 | 第48-49页 |
6 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