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新型城镇化推进下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第12-14页
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0页
    2.1 城镇化的研究第14-15页
        2.1.1“城镇化”过程论第14页
        2.1.2“城镇化”阶段论第14-15页
        2.1.3“城镇化”特征论第15页
    2.2 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第15-17页
        2.2.1“新型城镇化”过程研究第15-16页
        2.2.2“新型城镇化”特征研究第16页
        2.2.3“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第16-17页
    2.3 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第17-18页
    2.4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研究第18-20页
        2.4.1 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第18页
        2.4.2 关于实践方面的研究第18-20页
3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理论第20-23页
    3.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第20页
    3.2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第20-21页
    3.3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第21页
    3.4 新型城镇化与人力资源整合的相互关系第21-23页
        3.4.1 新型城镇化为人力资源整合提供机遇和支持第21-22页
        3.4.2 人力资源整合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资源和保障第22-23页
4 江苏省高邮市城镇化进程及人力资源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3-38页
    4.1 高邮市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回顾第23-26页
        4.1.1 高邮市简介第23页
        4.1.2 高邮市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对比第23-25页
        4.1.3 高邮市人力资源情况对比第25-26页
    4.2 高邮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力资源整合现状调查第26-34页
        4.2.1 调查实施第26页
        4.2.2 样本统计与分析第26-32页
        4.2.3 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第32-34页
    4.3 高邮市转移人口人力资源整合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第34-38页
        4.3.1 城镇化发展水平限制了人力资源整合的进程第34-35页
        4.3.2 户籍制度的缺陷致使人力资源整合不彻底第35页
        4.3.3 人力资源整合的主体不够明确第35-36页
        4.3.4 未充分引导转移人口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第36-38页
5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人力资源的整合第38-42页
    5.1 转移人口人力资源整合的内涵、特征第38-39页
        5.1.1 人力资源整合的内涵第38页
        5.1.2 人力资源整合的特征第38-39页
    5.2 人力资源整合框架第39-42页
        5.2.1 整合目的第39页
        5.2.2 整合原则第39页
        5.2.3 整合主体第39-40页
        5.2.4 整合内容第40-41页
        5.2.5 整合路径第41-42页
6 江苏省高邮市新型城镇化推进下人力资源整合的对策与建议第42-47页
    6.1 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第42-44页
        6.1.1 理清思路,有序推进第42页
        6.1.2 完善就业制度第42页
        6.1.3 建立健全医疗社保制度第42-43页
        6.1.4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第43-44页
    6.2 改革户籍制度第44页
    6.3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各方协同推动第44-45页
    6.4 引导转移人口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第45-47页
        6.4.1 加大教育投入第45页
        6.4.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第45-46页
        6.4.3 拓宽非农就业途径第46页
        6.4.4 建立转行就业扶持机制第46-47页
7 总结和展望第47-49页
    7.1 总结第47页
    7.2 创新点第47-48页
    7.3 不足第48页
    7.4 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收账款证券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研究--以五矿发展为例
下一篇:基于人力资源视角的法官胜任特征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