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团队知识管理实证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创新团队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9-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2 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3-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社会网络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1.1 社会网络理论 | 第17-18页 |
2.1.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1.3 社会网络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 | 第19-21页 |
2.2 知识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2.3 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管理结合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7页 |
2.3.1 关系维度的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管理 | 第23-24页 |
2.3.2 结构维度的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管理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7-35页 |
3.1 基本理论模型 | 第27-28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8-35页 |
3.2.1 领导社会资本与团队信任 | 第28-30页 |
3.2.2 团队信任与隐性知识共享 | 第30-31页 |
3.2.3 团队信任与团队绩效 | 第31-32页 |
3.2.4 团队信任的中介作用 | 第32-33页 |
3.2.5 假设模型图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35-43页 |
4.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5-39页 |
4.1.1 问卷的设计流程 | 第35页 |
4.1.2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及测量 | 第35-39页 |
4.2 研究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 第39-41页 |
4.2.1 样本对象的选择 | 第39-40页 |
4.2.2 样本量的确定 | 第40页 |
4.2.3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第40-41页 |
4.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3-61页 |
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3-47页 |
5.1.1 团队信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4-45页 |
5.1.2 隐性知识共享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5-46页 |
5.1.3 团队绩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6-47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5.2.1 样本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5.2.2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5.3 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5.4 回归分析 | 第50-58页 |
5.4.1 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50-51页 |
5.4.2 团队信任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51-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5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61页 |
6.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6.3 研究结果启示 | 第62-63页 |
6.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63-65页 |
6.4.1 研究局限 | 第63-64页 |
6.4.2 未来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1 | 第71-75页 |
附录2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