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少数民族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论文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下藏区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研究--基于甘孜、果洛等地的考察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绪论第14-4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4-25页
        (一)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第14-17页
        (二)民族地区传统教育被忽视但又发挥重要作用第17-20页
        (三)藏区学校教育“热”与传统教育“冷”的两种境遇第20-23页
        (四)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刻板化理解的反思第23-25页
    二、国内外已有研究述评第25-39页
        (一)国内相关研究第26-34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第34-37页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第37-39页
    三、研究的基本设计第39-41页
        (一)研究思路第39页
        (二)研究内容第39-40页
        (三)研究方法第40-41页
第一章 藏区学校教育现状与功能局限第41-63页
    一、藏区学校教育的现状第41-53页
        (一)学校教育的内容第42-44页
        (二)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第44-45页
        (三)学校教育的管理制度第45-50页
        (四)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第50-53页
    二、藏区学校教育的功能局限第53-63页
        (一)传承民族文化的有限性第53-59页
        (二)道德品行教育的弱化第59-60页
        (三)培养现代化但非本土化的人才第60-63页
第二章 寺院教育的现状与当代价值第63-96页
    一、藏区寺院教育的现状第63-86页
        (一)寺院教育的制度第64-66页
        (二)寺院教育的管理第66-67页
        (三)寺院教育的教学方法第67-70页
        (四)寺院教育的内容解析第70-86页
    二、寺院教育的当代价值第86-96页
        (一)维系藏族内部社会秩序第86-89页
        (二)保存与传承藏族文化第89-92页
        (三)塑造个人良好道德品行第92-96页
第三章 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现实需求第96-119页
    一、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是藏区社会与人发展的需要第96-110页
        (一)寺院补充学校可完善学校功能以满足社会需求第96-103页
        (二)学校补充寺院可以削弱寺院教育的消极作用第103-110页
    二、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是藏区民生改善的诉求第110-119页
        (一)学校教育促进民生改善第110-113页
        (二)寺院教育不利于改善民生第113-117页
        (三)学校补充寺院以减小寺院教育在民生改善中的消极影响第117-119页
第四章 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可行性分析第119-140页
    一、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理论基础第119-128页
        (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第119-121页
        (二)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对立统一性第121-123页
        (三)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与功能的有限性第123-126页
        (四)宗教具有教育性与宗教知识的可教性第126-128页
    二、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有政策支持第128-134页
        (一)设置三级课程有利于民族文化进校园第128-130页
        (二)国家宗教法规支持僧人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第130-131页
        (三)国家法规与地方文件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第131-134页
    三、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是民心所向第134-140页
        (一)藏族群众认为学校教育和传统教育都不可偏废第134-136页
        (二)学校教师主张学生应该多了解藏族传统文化第136-138页
        (三)寺院僧侣认为现代文化知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第138-140页
第五章 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现有实践尝试第140-171页
    一、藏民族文化进校园第140-151页
        (一)藏区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第140-142页
        (二)学校教育内容包含藏族文化第142-150页
        (三)学校开设民族文化特色班第150-151页
    二、寺院教育引入现代科学知识第151-156页
        (一)僧人学习政策法规第151-153页
        (二)僧人学习文化知识第153-155页
        (三)僧众接触现代传媒第155-156页
    三、寺院(活佛)办学校教育第156-166页
        (一)寺院办学第157-160页
        (二)活佛办学第160-166页
    四、僧人与俗人共校第166-171页
        (一)吉美坚赞学校的办学理念第166-168页
        (二)吉美坚赞学校的学制与课程第168-169页
        (三)吉美坚赞学校的教学方式第169-171页
第六章 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现实问题与原因分析第171-203页
    一、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现实问题第171-188页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结合的认识误区第171-175页
        (二)寺院引入现代知识不积极并且知识体系零碎第175-180页
        (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民办学校生存现状堪忧第180-184页
        (四)部分民办福利学校失去民族特色和自身优势第184-186页
        (五)宗教人士办学尚存在一些异议和担心第186-188页
    二、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88-203页
        (一)学校没有辩证看待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第188-191页
        (二)相对封闭的寺院教育将现代文化拒之门外第191-194页
        (三)寺院僧人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第194页
        (四)公益事业不受关注且扶持政策不完善第194-197页
        (五)宗教思想影响藏族群众的观念和民办学校的教育理念第197-203页
第七章 促进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互补的思考第203-231页
    一、学校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进而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第203-210页
        (一)正确认识藏族传统文化及其教育价值第203-206页
        (二)学校增加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第206-210页
    二、学校寻求合作与转变减小传承文化的有限性第210-214页
        (一)学校教育合理选择民族传统文化与家庭、社区的补充传承第210-211页
        (二)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内容和方式上实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第211-212页
        (三)创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的互利共生模式第212-214页
    三、宗教上层鼓励僧人学习现代知识并参与社会生产第214-219页
        (一)活佛和堪布引导僧众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第214-216页
        (二)活佛和堪布鼓励僧人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第216-219页
    四、教育和宗教事务部门推动寺院教育现代转换第219-223页
        (一)地方教育局和宗教事务局施加外力支持第219-221页
        (二)寺院教育自觉从封闭走向开放第221-223页
    五、政府部门与企业、个人分别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第223-231页
        (一)地方政府夯实扶持民办教育的政策法规第223-226页
        (二)地方统战、宗教和教育部门督导民办学校第226-228页
        (三)鼓励企业和个人向藏区福利学校捐赠第228-229页
        (四)藏区福利学校突出办学特色并加强自我约束第229-231页
结语第231-237页
参考文献第237-248页
附录第248-251页
后记第251-253页

论文共2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感估计的高阶多元多项式建模方法研究
下一篇:漢簡帛醫書十三種字詞集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