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学案导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2.1 学案导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 第15-16页 |
| 2.1.1 导学案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2.1.2 导学案与教案、习题案的区别 | 第15-16页 |
| 2.1.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 2.2.2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现状调查 | 第19-43页 |
| 3.1 研究对象选取与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 3.1.1 研究对象选取 | 第19页 |
| 3.1.2 问卷与访谈方案的设计 | 第19-20页 |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0-32页 |
| 3.2.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0-30页 |
| 3.2.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3.3 实验教学与对比分析 | 第32-39页 |
| 3.3.1 实验对象的选取 | 第32页 |
| 3.3.2 实验准备 | 第32页 |
| 3.3.3 实验过程 | 第32-36页 |
|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 3.4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第39-43页 |
| 3.4.1“重导”与“重学”的极端化 | 第39-40页 |
| 3.4.2 统一模式,阻碍师生个性发展 | 第40-43页 |
| 第四章 提升学案导学模式运用效果的途径研究 | 第43-45页 |
| 4.1 平衡“导”与“学”的关系 | 第43-44页 |
| 4.1.1 合理编制导学案 | 第43页 |
| 4.1.2“导”与“学”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 第43-44页 |
| 4.2 倡导两案双动,凸显教学风格 | 第44页 |
| 4.3 把关小组合作,实现人人参与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 5.1.1 学案导学取得的成效 | 第45页 |
| 5.1.2 学案导学存在的不足 | 第45页 |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1-53页 |
| 附录B 问卷调查1 | 第53-57页 |
| 附录C 问卷调查2 | 第57-59页 |
| 附录D 导学案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