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部同源词补正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 第10-13页 |
(二) 本课题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 第13-17页 |
1. 研究材料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二、幽部同源词补正 | 第18-60页 |
(一) 交合义 | 第18-27页 |
1. 引申方向一:相交之使动义 | 第18-22页 |
2. 引申方向二:相交之结果义 | 第22-24页 |
3. 引申方向三:相交之前提义 | 第24-27页 |
(二) 包裹义 | 第27-36页 |
1. 引申方向一:(用……)包裹(……) | 第28-30页 |
2. 引申方向二:包裹之结果义 | 第30-32页 |
3. 引申方向三:包裹所用之物 | 第32-33页 |
4. 引申方向四:包裹之目的义 | 第33-36页 |
(三) 众多义 | 第36-42页 |
1. 引申方向一:(……)众多 | 第36-38页 |
2. 引申方向二:众多反义引申义 | 第38-39页 |
3. 引申方向三:众多之使动义 | 第39-41页 |
4. 引申方向四:众多之结果义 | 第41-42页 |
(四) 大义 | 第42-46页 |
1. 引申方向一:物之高大 | 第42-43页 |
2. 引申方向二:声音之洪大 | 第43-45页 |
3. 引申方向三:物之价值大 | 第45-46页 |
(五) 撞击义 | 第46-49页 |
1. 引申方向一:两物撞击 | 第47-48页 |
2. 引申方向二:意念抵撞 | 第48-49页 |
(六) 途径义 | 第49-55页 |
1. 引申方向一:(可以)通往(目的地的)途径 | 第50-52页 |
2. 引申方向二:通往之方式义 | 第52-54页 |
3. 引申方向三:虚化介词表经由 | 第54-55页 |
(七) 洁白义 | 第55-57页 |
1. 引申方向一:白之结果义 | 第56页 |
2. 引申方向二:物之白色义 | 第56-57页 |
(八) 将要义 | 第57页 |
(九) 上升义 | 第57-60页 |
1. 引申方向一:(……)上升 | 第58页 |
2. 引申方向二:上升之使动义 | 第58-60页 |
三、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