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技术关键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2.1 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2.1.1 创新网络的定义 | 第15-17页 |
2.1.2 创新网络的维度划分 | 第17-21页 |
2.2 组织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21-28页 |
2.2.1 组织学习的定义 | 第22-24页 |
2.2.2 组织学习的过程 | 第24-26页 |
2.2.3 组织学习的维度划分 | 第26-28页 |
2.3 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2.3.1 创新绩效的定义 | 第28-29页 |
2.3.2 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 第29-31页 |
3 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分析 | 第31-40页 |
3.1 高新技术企业的含义及特点 | 第31-33页 |
3.1.1 高新技术的含义 | 第31页 |
3.1.2 高新技术企业的含义 | 第31-32页 |
3.1.3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 第32-33页 |
3.2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33-40页 |
3.2.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3.2.2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36-40页 |
4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40-53页 |
4.1 变量维度划分 | 第40-43页 |
4.1.1 企业创新网络的维度选择 | 第40-41页 |
4.1.2 企业组织学习的维度选择 | 第41-42页 |
4.1.3 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选择 | 第42-43页 |
4.2 假设关系建立 | 第43-51页 |
4.2.1 创新网络与组织学习的假设关系 | 第43-46页 |
4.2.2 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假设关系 | 第46-47页 |
4.2.3 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假设关系 | 第47-50页 |
4.2.4 组织学习中介作用的假设关系 | 第50-51页 |
4.3 研究总模型与相关假设 | 第51-53页 |
5 实证调查 | 第53-58页 |
5.1 问卷设计方法 | 第53页 |
5.2 变量量表的设计 | 第53-55页 |
5.2.1 自变量 | 第54页 |
5.2.2 中介变量 | 第54-55页 |
5.2.3 因变量 | 第55页 |
5.3 样本获取及分布 | 第55-57页 |
5.4 统计方法 | 第57-58页 |
6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58-74页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6.2 信度分析 | 第59-61页 |
6.3 效度分析 | 第61-64页 |
6.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64-70页 |
6.4.1 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6.4.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第65-66页 |
6.4.3 初始模型拟合度 | 第66-67页 |
6.4.4 修正后的模型拟合度 | 第67-69页 |
6.4.5 模型解释 | 第69-70页 |
6.5 假设检验结果 | 第70-71页 |
6.6 实证结果讨论 | 第71-74页 |
6.6.1 创新网络与组织学习的关系讨论 | 第71-72页 |
6.6.2 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讨论 | 第72页 |
6.6.3 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讨论 | 第72-73页 |
6.6.4 组织学习的中介关系讨论 | 第73-74页 |
7 研究总结 | 第74-7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75-77页 |
7.2.1 企业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75-76页 |
7.2.2 政府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76-77页 |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