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一) 职业教育普及化和上移化的发展 | 第10页 |
(二) 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变需理论和实践指导 | 第10-11页 |
(三) 台湾地区已形成完整而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与学术价值 | 第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 学术价值 | 第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大陆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二) 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四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五 研究基本思路与创新 | 第19-20页 |
(一) 研究基本思路 | 第19页 |
(二)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概况 | 第20-38页 |
第一节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嬗变 | 第20-34页 |
一、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历史演进 | 第20-23页 |
二、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现状 | 第23-34页 |
第二节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改革 | 第34-38页 |
一、奖励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教学卓越计划 | 第34-35页 |
二、技职教育再造方案 | 第35页 |
三、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方案 | 第35-36页 |
四、典范科技大学计划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特色 | 第38-50页 |
第一节 体系完善,纵横衔接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考试专业化,招生多元化 | 第39-43页 |
第三节 教师评聘以实务为导向 | 第43-46页 |
第四节 人才培养注重产官学研合作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健全的技职院校评鉴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台湾与大陆高等职业教育之比较 | 第50-55页 |
第一节 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同点 | 第50-51页 |
一、文化同源 | 第50页 |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第50-51页 |
三、重视高等专业人才培育 | 第51页 |
四、教师学历逐年提升 | 第51页 |
第二节 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点 | 第51-55页 |
一、学位颁授 | 第51-52页 |
二、招生录取 | 第52-53页 |
三、公私立比例 | 第53页 |
四、产学合作 | 第53页 |
五、国际化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 第55-60页 |
第一节 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模式 | 第55-56页 |
第二节 进一步推动普通高等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考 | 第56页 |
第三节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 | 第56-57页 |
第四节 推动职业启蒙教育 | 第57-58页 |
第五节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58-59页 |
第六节 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互通有无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