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双重代理、自由现金流与国企过度投资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现实背景第8页
        1.1.2 理论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10-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3.1 理论价值第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 代理冲突与投资效率第14-17页
        2.1.1 第一类代理问题与过度投资第14-15页
        2.1.2 第二类代理问题与过度投资第15-17页
    2.2 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第17-19页
        2.2.1 国外相关文献第17-18页
        2.2.2 国内相关文献第18-19页
    2.3 内部治理机制与投资效率第19-20页
        2.3.1 股权性质与过度投资第19页
        2.3.2 股权结构与过度投资第19-20页
    2.4 外部治理环境与投资效率第20-22页
        2.4.1 政府干预作为代理冲突过度投资的拓展研究第20-21页
        2.4.2 政府干预直接影响投资效率的研究第21-22页
    2.5 企业过度投资水平的度量第22-24页
        2.5.1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判别模型第22-23页
        2.5.2 投资风险判别模型第23页
        2.5.3 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第23-24页
3 双重代理视角下国企过度投资溯因第24-33页
    3.1 管理层自利引致国企过度投资的作用机理第24-26页
        3.1.1 国有企业中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第24页
        3.1.2 内部人寻租与投资效率——控制权收益模型第24-26页
    3.2 政府干预对国企投资活动的扭曲效应第26-29页
        3.2.1 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投资活动的动机第26-27页
        3.2.2 行政干预视角下政府超强控制与国企过度投资第27页
        3.2.3 终极股东视角下政府控制权私利与国企过度投资第27-29页
    3.3 政府与内部人博弈均衡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第29-31页
        3.3.1 国有企业中更为普遍的双重代理冲突第29-30页
        3.3.2 政府与内部人的博弈均衡——竞争制约视角第30-31页
    3.4 双重代理视角下自由现金流的作用路径第31-33页
4 双重代理框架下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第33-41页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第33页
    4.2 研究模型及变量定义第33-37页
        4.2.1 过度投资水平的衡量第33页
        4.2.2 自由现金流水平的衡量第33-34页
        4.2.3 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度量第34页
        4.2.4 政府干预作用的度量第34-35页
        4.2.5 自由现金流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回归模型第35-36页
        4.2.6 政府干预、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模型第36-37页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37-40页
        4.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37-38页
        4.3.2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第38页
        4.3.3 回归分析第38-40页
    4.4 稳健性检验第40-41页
5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第41-44页
    5.1 研究结论第41-42页
    5.2 政策性建议第42-43页
        5.2.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代理冲突的关键第42页
        5.2.2 落实出资人职责、减轻政策性负担是确保国企投资效率的核心第42页
        5.2.3 提高自由现金配置效率是抑制过度投资的有效途径第42-43页
        5.2.4 转型经济改革中要把握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第43页
    5.3 研究局限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磷污染特征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碳化过程的精细化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