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流域非点源磷污染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1.2.1 非点源污染的概念 | 第9-10页 |
1.2.2 非点源磷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 第10页 |
1.2.3 非点源磷污染的影响因素 | 第10页 |
1.2.4 非点源磷污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3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3-17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13-15页 |
2.1.1 乐安江流域的地理位置 | 第13页 |
2.1.2 流域地形、地貌与水系 | 第13-14页 |
2.1.3 植被与土壤类型 | 第14-15页 |
2.1.4 气候、水文条件 | 第15页 |
2.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5-16页 |
2.2.1 土地利用状况 | 第15-16页 |
2.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页 |
2.3 乐安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乐安江流域非点源磷浓度时空分布规律 | 第17-23页 |
3.1 水质数据的获取 | 第17页 |
3.1.1 监测点布置 | 第17页 |
3.1.2 采样及分析 | 第17页 |
3.2 总磷浓度时空分布初步分析 | 第17-19页 |
3.2.1 总磷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17-18页 |
3.2.2 总磷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18-19页 |
3.3 总磷浓度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2页 |
3.3.1 降雨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3.3.2 土地利用的影响 | 第20-2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乐安江流域水文和非点源磷污染模型的构建 | 第23-31页 |
4.1 HYPE模型介绍 | 第23-25页 |
4.1.1 模型概述 | 第23-24页 |
4.1.2 模拟过程及方程 | 第24-25页 |
4.2 乐安江流域HYPE模型数据库 | 第25-27页 |
4.2.1 空间序列数据 | 第26页 |
4.2.2 时间序列数据 | 第26-27页 |
4.2.3 统计数据 | 第27页 |
4.3 乐安江流域HYPE模型构建 | 第27-28页 |
4.4 模型参数率定及模拟结果评价方法 | 第28-31页 |
4.4.1 参数率定方法 | 第28-29页 |
4.4.2 模拟结果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模拟结果评价及磷输移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43页 |
5.1 参数率定结果 | 第31-32页 |
5.2 水文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5.3 非点源磷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4-38页 |
5.3.1 总磷浓度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5.3.2 流域总磷输出负荷计算 | 第36-38页 |
5.4 情景模拟 | 第38-40页 |
5.4.1 化肥施用量及降雨量对总磷输出负荷的影响 | 第38-39页 |
5.4.2 未来15年降雨变化对总磷输出负荷的影响 | 第39-4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A:HYPE模型水文模拟主要过程计算公式及变量意义 | 第51-55页 |
附录B:HYPE模型磷输移主要过程计算公式及变量意义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