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1-3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1页 |
1.1.2 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不容乐观 | 第11-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3.1 师生互动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3.2 课堂师生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3 基于FIAS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 第27-2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8-2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29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29-30页 |
1.5.3 课堂观察法 | 第30页 |
1.5.4 访谈法 | 第30-3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31-3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2.1.1 言语行为 | 第31-32页 |
2.1.2 师生互动 | 第32-33页 |
2.1.3 化学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 | 第33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2.2.1 社会互动理论 | 第33-34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4-35页 |
2.2.3 对话教学理论 | 第35页 |
2.2.4 需要层次理论 | 第35-37页 |
3 课堂观察研究工具的改进 | 第37-49页 |
3.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 | 第37-38页 |
3.2 课堂观察工具的确立——化学课堂改进型FIAS分析系统 | 第38-49页 |
3.2.1 化学课堂师生言语行为分类编码 | 第38-43页 |
3.2.2 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 第43-44页 |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44-47页 |
3.2.4 化学课堂改进型FIAS分析系统的科学性 | 第47-49页 |
4 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量化评价 | 第49-61页 |
4.1 《氧化还原反应》课标及教材内容分析 | 第49-50页 |
4.2 课堂观察记录及结果统计 | 第50-53页 |
4.3 师生情感气氛 | 第53-54页 |
4.4 课堂言语结构 | 第54-55页 |
4.5 教学风格 | 第55-56页 |
4.6 师生问答 | 第56-58页 |
4.7 量化评价结果 | 第58-61页 |
5 所有样本课堂实录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61-77页 |
5.1 所有样本14类言语行为基本情况 | 第61-63页 |
5.2 所有样本课堂言语互动基本情况 | 第63-64页 |
5.3 样本差异性比较分析 | 第64-73页 |
5.3.1 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的比较分析 | 第64-67页 |
5.3.2 男教师与女教师的比较分析 | 第67-70页 |
5.3.3 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比较分析 | 第70-71页 |
5.3.4 不同知识类型的比较分析 | 第71-73页 |
5.4 相关分析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6 中学化学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第77-89页 |
6.1 化学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存在的问题 | 第77-81页 |
6.1.1 师生言语互动主体失衡 | 第77页 |
6.1.2 师生情感交流存在障碍 | 第77-78页 |
6.1.3 教师积极强化言语不足 | 第78页 |
6.1.4 教师言语主导课堂,学生言语有待提高 | 第78-79页 |
6.1.5 教师封闭型提问多,缺少开放型问题 | 第79-80页 |
6.1.6 学生主动表达言语少,提问意识欠缺 | 第80-81页 |
6.2 解决策略 | 第81-89页 |
6.2.1 更新教育理念,找准角色定位 | 第81页 |
6.2.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增加互动主体多元化 | 第81-82页 |
6.2.3 做好互动准备,促进师生互动 | 第82-85页 |
6.2.4 加强教师口语培训,提升教师语言魅力 | 第85-86页 |
6.2.5 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 第86-87页 |
6.2.6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师师互动 | 第87-89页 |
7 结语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附录 | 第97-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和获得奖项一览表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