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冬小麦籽粒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引言第12-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6页
    1.1 稳定同位素指纹产地溯源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1.2 影响植物体内稳定同位素指纹的因素第16-20页
        1.2.1 影响植物体内稳定碳同位素指纹的因素第17-18页
        1.2.2 影响植物体内稳定氮同位素指纹的因素第18页
        1.2.3 影响植物体内稳定氢氧同位素指纹的因素第18-19页
        1.2.4 影响植物体内稳定锶同位素指纹的因素第19-20页
    1.3 稳定同位素指纹溯源技术研究进展第20-25页
        1.3.1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谷物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22页
        1.3.2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酒类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22-23页
        1.3.3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奶制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23页
        1.3.4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肉制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23-24页
        1.3.5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蜂蜜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24页
        1.3.6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果蔬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24-25页
        1.3.7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油类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25页
    1.4 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小麦碳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第26-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2.1.1 仪器与试剂第27页
        2.1.2 试验材料第27-28页
        2.1.3 试验方法第28-3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2.1 小麦籽粒δ13C在地域、基因型、年际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30-32页
        2.2.2 地域、基因型、年际及互作对小麦籽粒δ13C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32-33页
        2.2.3 小麦碳同位素在不同组分间的差异分析第33页
        2.2.4 小麦不同组分碳同位素的相关性分析第33-34页
        2.2.5 地域、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不同组分碳同位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34-35页
    2.3 讨论第35-36页
    2.4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小麦氮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第37-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3.1.1 仪器与试剂第37-38页
        3.1.2 试验材料第38页
        3.1.3 试验方法第38-3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3.2.1 小麦籽粒δ15N在地域、基因型及年际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39-40页
        3.2.2 地域、基因型、年际及互作对小麦籽粒δ15N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40-41页
        3.2.3 小麦籽粒氮同位素在籽粒不同组分间的差异分析第41-42页
        3.2.4 小麦籽粒及不同组分氮同位素的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3.2.5 地域、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籽粒不同组分氮同位素的影响第43页
        3.2.6 土壤氮同位素在不同地域的组成特征第43-44页
        3.2.7 肥料中氮同位素在不同地域的组成特征第44页
    3.3 讨论第44-46页
    3.4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小麦氢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第47-6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4.1.1 仪器与试剂第47-48页
        4.1.2 试验材料第48页
        4.1.3 试验方法第48-4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9-58页
        4.2.1 小麦籽粒δ2H在地域、基因型、年际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49-51页
        4.2.2 地域、基因型、年际及互作对小麦籽粒δ2H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51-52页
        4.2.3 小麦籽粒氢同位素在不同组分间的差异分析第52-53页
        4.2.4 小麦籽粒及不同组分氢同位素的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4.2.5 地域、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籽粒不同组分氢同位素的影响第54-55页
        4.2.6 同一生育期同一层土壤水在不同地域的差异分析第55页
        4.2.7 同一地域同一层土壤水在不同生育期的差异分析第55页
        4.2.8 小麦与土壤水氢同位素的相关性分析第55-57页
        4.2.9 小麦氢同位素的来源分析第57-58页
    4.3 讨论第58-59页
    4.4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小麦锶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第60-7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5.1.1 仪器与试剂第60-61页
        5.1.2 试验材料第61页
        5.1.3 试验方法第61-6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5.2.1 小麦籽粒 87Sr/86Sr在地域、基因型、年际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63-64页
        5.2.2 地域、基因型、年际及互作对小麦籽粒 87Sr/86Sr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64-65页
        5.2.3 小麦土壤锶同位素在不同地域的差异分析第65-66页
        5.2.4 小麦土壤锶同位素在不同年际的差异分析第66-67页
        5.2.5 小麦籽粒与土壤水锶同位素的相关性分析第67页
        5.2.6 小麦籽粒锶同位素的来源分析第67-68页
    5.3 讨论第68-69页
    5.4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70-76页
    6.1 讨论第70-75页
        6.1.1 地域、基因型、年际及互作对小麦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及方差贡献率分析第70-71页
        6.1.2 小麦稳定同位素应用于小麦组分产地溯源的可行性分析第71-72页
        6.1.3 小麦稳定同位素指纹与产地环境的关系研究第72页
        6.1.4 稳定同位素指纹对小麦产地的鉴别效果比较第72-74页
        6.1.5 稳定同位素指纹信息的稳定性及应用可靠性第74页
        6.1.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74-75页
    6.2 创新点第75页
    6.3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历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与制备
下一篇:轻型旋切板胶合木桁架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