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组合收费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结构与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市拥堵道路交通管理策略分析 | 第16-31页 |
2.1 城市道路拥堵分析 | 第16-20页 |
2.1.1 城市道路拥堵概述 | 第16-17页 |
2.1.2 城市道路拥堵的表现与原因 | 第17-20页 |
2.2 城市道路收费策略分析 | 第20-23页 |
2.2.1 城市道路收费策略的原理 | 第20-21页 |
2.2.2 城市道路收费策略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3 城市道路收费策略的作用 | 第22-23页 |
2.3 停车收费策略分析 | 第23-27页 |
2.3.1 停车收费策略原理 | 第23-25页 |
2.3.2 停车收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 第25-27页 |
2.4 城市道路收费与停车收费组合策略分析 | 第27-29页 |
2.4.1 经济学原理 | 第27-28页 |
2.4.2 两种管理策略的共同点 | 第28页 |
2.4.3 两种管理策略的不同点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博弈的瓶颈路段组合收费定价 | 第31-43页 |
3.1 拥堵道路的博弈分析 | 第31-35页 |
3.1.1 拥堵问题博弈分析 | 第31-32页 |
3.1.2 组合收费策略中的博弈 | 第32-35页 |
3.2 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3.2.1 双层模型 | 第35-36页 |
3.2.2 斯坦科尔伯格博弈 | 第36-37页 |
3.3 组合定价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3.3.1 问题描述 | 第37页 |
3.3.2 双层博弈模型 | 第37-38页 |
3.3.3 建立模型 | 第38-39页 |
3.4 组合定价模型的求解 | 第39-42页 |
3.4.1 求解流程 | 第39-40页 |
3.4.2 算例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基尼系数的组合收费定价 | 第43-55页 |
4.1 道路交通公平性分析 | 第43-45页 |
4.2 基于基尼系数的组合定价模型分析 | 第45-46页 |
4.3 基于基尼系数的组合定价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46-50页 |
4.3.1 上层模型 | 第46-47页 |
4.3.2 下层模型 | 第47-49页 |
4.3.3 模型求解流程 | 第49-50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0-54页 |
4.4.1 算例求解 | 第50-54页 |
4.4.2 不同公平性要求下的解 | 第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组合定价策略的综合分析 | 第55-61页 |
5.1 组合定价策略的共同点 | 第55-57页 |
5.1.1 双层模型的适用性 | 第55页 |
5.1.2 收费对象的适用性 | 第55-56页 |
5.1.3 收费时段的适用性 | 第56-57页 |
5.2 两种组合定价策略的不同点 | 第57-58页 |
5.2.1 获取参数的区别 | 第57-58页 |
5.2.2 收费区域的区别 | 第58页 |
5.3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 第58-60页 |
5.3.1 交通系统的完善 | 第58-59页 |
5.3.2 社会系统的认可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 第6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