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材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农村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个案研究:文化生态学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一、绪论第10-23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12页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 民间游戏第12页
  2. 儿童民间游戏第12页
  3. 文化生态学第12-13页
 (三)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 游戏、民间游戏、儿童民间游戏的概念研究第13-14页
  2. 儿童民间游戏的特点研究第14页
  3. 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研究第14-15页
  4. 儿童民间游戏的演变研究第15-17页
  5. 文献述评第17-18页
 (四) 选题意义第18-19页
  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8-19页
  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9页
 (五)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9-23页
  1. 研究对象第19-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3. 资料收集第21-23页
二、三个历史时期D村儿童民间游戏的状况第23-36页
 (一) 大集体时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23-27页
  1. 大集体时期的历史背景第23-24页
  2. 大集体时期的儿童民间游戏:自然取向主导第24-27页
 (二) 分田到户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27-32页
  1. 分田到户时期的历史背景第27-29页
  2. 分田到户时期的儿童民间游戏:自然取向的逐渐弱化与人工取向的增强第29-32页
 (三) 新农村建设时期(当前)第32-36页
  1. 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历史背景第32-33页
  2. 新农村建设时期儿童民间游戏:人工取向主导第33-36页
三、D村儿童民间游戏演变轨迹的多维呈现第36-50页
 (一) 儿童民间游戏的数量:呈现出左低右高的倒V型演变轨迹第36-40页
  1. 儿童民间游戏数量:突增与缓降的左低右高的倒V型演变轨迹第36-38页
  2. 儿童民间游戏类型:突增与缓降的左低右高的倒V型演变轨迹第38-39页
  3. 分田到户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儿童民间游戏的高峰期第39-40页
 (二) 儿童民间游戏材料性质:就地取材型材料所占比例呈现出单边持续下降的演变轨迹,其主导地位最终被购买型材料所取代第40-43页
  1. 就地取材型材料所占比例呈现了单边持续下降的演变轨迹第40-42页
  2. 购买型材料呈单边持续上升的演变趋势第42页
  3. 新农村建设时期,就地取材型材料所占比例的主导地位被购买型材料所取代第42-43页
 (三) 儿童民间游戏场所:室外所占比例一直稳居主导地位,并且呈现出持续单边上升的演变轨迹第43-45页
  1. 室外所占比例稳居主导地位第43-44页
  2. 室外游戏在三个历史时期共有游戏的游戏场所中仍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与上述单边持续上升演变轨迹不同,呈现出一个V型演变轨迹第44-45页
  3. 各时期新增游戏中室外比例占大多数第45页
 (四) 儿童民间游戏者性别:性别界限趋向弱化,并且分田到户时期是游戏者性别演变的转折期第45-50页
  1. 儿童民间游戏者的性别界限趋向弱化,性别界限模糊的儿童民间游戏呈单边直线上升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第46-48页
  2. 分田到户时期是儿童民间游戏者性别演变的转折期第48-50页
四、D村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特点第50-54页
 (一) 分田到户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转折期第50-52页
 (二) 儿童民间游戏的去自然化趋势显著第52-54页
五、D村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原因第54-61页
 (一) 自然生态: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自然环境因素第55-56页
 (二) 社会文化生态: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社会文化因素第56-57页
 (三) 精神生态: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个人精神因素第57-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造性游戏和幼儿园环境关系研究
下一篇:苏北农村A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