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模式建构--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缘起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理论意义第11-12页
     ·实践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2-17页
     ·交往行为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2-15页
     ·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第18-23页
   ·言语性第18-19页
   ·主体间性第19-20页
   ·对话理性第20-21页
   ·情感性第21-23页
第三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第23-28页
   ·交往行为第23-24页
   ·交往的背景:生活世界第24-25页
   ·交往合理性第25-26页
   ·交往的目的:理解第26页
   ·交往的媒介:语言第26-28页
第四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模式建构的基本理念第28-36页
   ·主体间性的内涵和特征第28-31页
   ·交往型师生关系确立主体间性的意义第31-32页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现第32-36页
     ·交往型师生关系实现的条件第32-33页
     ·交往型师生关系实现的过程第33-36页
第五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建构的模式第36-44页
   ·对话交流模式第36-38页
   ·互动合作模式第38-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0-51页
承诺书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
下一篇:课外时间分配和他人陪伴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