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下单晶硅疲劳失效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MEMS可靠性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MEMS的基本特点 | 第16-17页 |
·MEMS可靠性的研究需求 | 第17-18页 |
·MEMS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硅微结构疲劳失效研究现状 | 第18-31页 |
·硅微结构疲劳实验系统 | 第19-20页 |
·硅微结构疲劳失效的实验研究 | 第20-24页 |
·硅微结构疲劳失效机理的研究 | 第24-28页 |
·硅微结构疲劳寿命建模与预测研究 | 第28-29页 |
·硅微结构疲劳失效研究的总体评述 | 第29-30页 |
·疲劳失效的原子级建模的相关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30-31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31-35页 |
·研究思路 | 第31-33页 |
·内容安排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基本理论 | 第35-47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概述 | 第35-37页 |
·分子模拟 | 第35-36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主要步骤 | 第37-40页 |
·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流程 | 第37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37-38页 |
·统计系综 | 第38-39页 |
·体系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势函数和反应场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0-41页 |
·经验势函数力场 | 第40-41页 |
·反应场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1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常用软件简介 | 第41-46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代码LAMMPS介绍 | 第42-45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相关的第三方工具简介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硅微结构静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 第47-62页 |
·潮湿对二氧化硅静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7-56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模拟方法 | 第48-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潮湿对含表面氧化层的硅微结构静强度的影响 | 第56-61页 |
·引言 | 第56页 |
·模拟方法 | 第56-5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硅微结构的静疲劳影响因素及机理 | 第62-83页 |
·二氧化硅在潮湿环境的静疲劳机理 | 第62-71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模拟方法 | 第63-6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5-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含表面氧化层的单晶硅的静疲劳过程模拟 | 第71-76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模拟方法 | 第72-7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3-76页 |
·恒定应力下单晶硅的室温氧化过程的模拟 | 第76-80页 |
·引言 | 第76页 |
·模拟方法 | 第76-7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单晶硅静疲劳机理讨论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硅微结构循环疲劳失效的影响因素及机理 | 第83-101页 |
·单晶硅在真空中的循环疲劳模拟 | 第83-85页 |
·模拟方法 | 第83页 |
·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循环应力对单晶硅的室温氧化过程的影响模拟 | 第85-96页 |
·引言 | 第85页 |
·模拟方法 | 第85-8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6-96页 |
·单晶硅的疲劳机理讨论 | 第96-99页 |
·单晶硅循环疲劳机理阐述 | 第96-97页 |
·新的单晶硅循环疲劳机理的特点分析 | 第97-98页 |
·单晶硅循环疲劳机理对已有实验结果的解释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实验验证 | 第101-109页 |
·硅微结构拉伸实验系统 | 第101-104页 |
·试样结构设计和加工 | 第101-103页 |
·微结构片外拉伸测试装置 | 第103-104页 |
·硅微结构拉伸和静疲劳实验 | 第104-108页 |
·实验过程 | 第104-10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4页 |
·研究结论 | 第109-111页 |
·研究展望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