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家庭农场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综述小结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3-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家庭农场 | 第25-26页 |
·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 | 第26页 |
·供应链协调机制 | 第26-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8-29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9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9-30页 |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家庭农场+公司”型供应链组织模式及协调机制 | 第31-41页 |
·“家庭农场+公司”模式内涵 | 第31-33页 |
·组织结构 | 第31-32页 |
·业务流程 | 第32-33页 |
·“家庭农场+公司”模式特征 | 第33-34页 |
·利益共同体 | 第33-34页 |
·资本雇佣劳动 | 第34页 |
·长期信任关系 | 第34页 |
·高额专用资产投入 | 第34页 |
·公司主导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 第34-37页 |
·利润返还与风险控制 | 第35-36页 |
·生产标准化与信息双向互动 | 第36页 |
·单向监督激励与双向知识共享 | 第36-37页 |
·案例分析-YD集团 | 第37-40页 |
·YD集团概况介绍 | 第37页 |
·“家庭农场+YD集团”供应链组织模式 | 第37-39页 |
·“家庭农场+YD集团”供应链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家庭农场+合作社”型供应链组织模式及协调机制 | 第41-50页 |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内涵 | 第41-43页 |
·组织结构 | 第41-42页 |
·业务流程 | 第42-43页 |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特征 | 第43-45页 |
·家庭经营 | 第43-44页 |
·产权明晰 | 第44页 |
·规模适度 | 第44页 |
·均衡博弈 | 第44-45页 |
·合作社主导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 第45-47页 |
·利润协商与风险共担 | 第45-46页 |
·生产标准化措施与信息平台建立 | 第46页 |
·多方监督与单向知识培训 | 第46-47页 |
·案例分析-HF合作社 | 第47-49页 |
·HF农业合作社概况介绍 | 第47页 |
·“家庭农场+HF合作社”供应链组织模式 | 第47-48页 |
·“家庭农场+HF合作社”供应链协调机制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家庭农场供应链组织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 第50-58页 |
·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50-51页 |
·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6页 |
·影响因素变量选择 | 第51-52页 |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52-54页 |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模式推广的保障措施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