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对相关文献的评述 | 第16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利益补偿 | 第20页 |
·粮食主销区 | 第20-21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1-22页 |
·机会成本理论 | 第22-23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3页 |
·我国现行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 第23-24页 |
·粮食补贴政策 | 第23-24页 |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 | 第24页 |
·最低收购价政策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 主销区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35页 |
·河南省与几个典型主销区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 第25-31页 |
·粮食产量的比较 | 第25-26页 |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 | 第26-29页 |
·人均财政收入的比较 | 第29-30页 |
·人均GDP的比较 | 第30-31页 |
·河南省与主销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选取 | 第32-33页 |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河南省粮食种植满意度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 第35-48页 |
·问卷设计与变量解释 | 第35-36页 |
·数据预处理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36-40页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36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40页 |
·模型的建立和估计 | 第40-4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模型的识别与评价 | 第43-44页 |
·模型的修正 | 第44-45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农户满意度计算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5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 | 第48-54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现状 | 第48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及目标 | 第48-49页 |
·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内涵 | 第48-49页 |
·河南省实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目标 | 第49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主客体分析 | 第49-52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主体 | 第49-50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客体 | 第50-52页 |
·河南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 | 第52-54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4-58页 |
·粮食主销区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利益补偿 | 第54-55页 |
·粮食主销区通过转移支付对河南省的粮食生产给予经济补偿 | 第54页 |
·粮食主销区通过资源调配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给予资源补偿 | 第54-55页 |
·中央政府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利益补偿 | 第55-56页 |
·中央政府加大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 | 第55页 |
·中央政府明确河南省和粮食主销区各自承担的责任 | 第55-56页 |
·粮食消费者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补偿 | 第56页 |
·河南省政府对粮食生产者进行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落实粮食补贴资金向种粮大户倾斜的政策 | 第56页 |
·变更粮食补贴依据,以实际种粮面积发放粮食补贴 | 第56-57页 |
·简化粮食补贴发放程序,降低粮食补贴发放成本 | 第57页 |
·改变河南省粮食补贴发放的形式 | 第57页 |
·为粮食生产者的粮食生产提供金融支持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附 问卷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