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器着水冲击响应数值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附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早期入水问题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及成果 | 第13-14页 |
·近代入水冲击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LS-DYNA 软件对返回器高速入水的研究 | 第15-16页 |
·理论计算方法和有限元单元法基本原理 | 第16-20页 |
·David A.Hamiltan 理论 | 第16-17页 |
·平野洋一理论 | 第17-19页 |
·有限元单元法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着水冲击有限原模型的建立和基本理论 | 第21-31页 |
·模型仿真所用软件 | 第21页 |
·HyperMesh 前处理 | 第21页 |
·Ls-dyna 动力分析 | 第21页 |
·液固耦合计算理论 | 第21-26页 |
·流固耦合方法 | 第23-24页 |
·ALE 算法及关键字参数控制 | 第24-26页 |
·有限原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 第26-28页 |
·返回器结构建模 | 第26-27页 |
·Hypermesh 进行前处理过程 | 第27-28页 |
·返回器液固耦合计算中的参数设置 | 第28-30页 |
·返回器模型分析求解参数设置 | 第28-30页 |
·沙漏控制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着水冲击响应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第31-48页 |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31-33页 |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31-32页 |
·返回舱着水冲击响应 | 第32-33页 |
·参数取样 | 第33页 |
·三水平部分因析设计与分析 | 第33-42页 |
·试验设计方法与思路 | 第34-35页 |
·方差分析理论 | 第35-36页 |
·整体试验和关键因素分析 | 第36-42页 |
·返回器仿真分析 | 第42-46页 |
·返回器体表压强分布 | 第42-44页 |
·入水速度的影响特性 | 第44-45页 |
·侧倾角的影响特性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人体损伤指数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8-58页 |
·DRI 指数基本理论 | 第49-51页 |
·参数变量对 DRI 指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51-55页 |
·Sobol 指数 | 第51-52页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2-55页 |
·航天员着水冲击的 DRI 云图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A 正交表及相关数据处理 | 第63-65页 |
附录 B 动态响应指数 DRI 值的求解程序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