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文化适应现状不容乐观 | 第10页 |
(二) 新课改要求幼儿园教师践行新课程文化 | 第10-11页 |
(三) 幼儿园教师新课程文化适应研究理论不足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1-15页 |
(一) 国内外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二) 教师课程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三) 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 文献法 | 第16页 |
(二) 访谈法 | 第16页 |
(三)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五、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6-19页 |
(一) 课程文化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 新课程文化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三) 幼儿园新课程文化概念的界定 | 第18页 |
(四) 文化适应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六、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9-20页 |
注释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幼儿园新课程文化理论阐述 | 第22-28页 |
一、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新课程目标文化 | 第22-23页 |
二、 情景化、活动化、过程化和经验化的幼儿园新课程内容文化 | 第23-24页 |
(一) 课程内容的“情景化” | 第23页 |
(二) 课程内容的“活动化” | 第23-24页 |
(三) 课程内容的“过程化” | 第24页 |
(四) 课程内容的“经验化” | 第24页 |
三、 生活化和科学化的幼儿园新课程实施文化 | 第24-26页 |
(一) 在生活中实施幼儿园课程 | 第24-25页 |
(二) 科学实施幼儿园课程 | 第25-26页 |
四、 多元化和过程化的幼儿园新课程评价文化 | 第26-27页 |
(一) 多元化的新课程评价文化 | 第27页 |
(二) 过程化的新课程评价文化 | 第27页 |
注释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幼儿园教师新课程文化适应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52页 |
一、 幼儿园教师新课程文化适应现状 | 第28-44页 |
(一) 问卷说明 | 第28页 |
(二) 幼儿园教师新课程文化适应现状 | 第28-44页 |
三、 影响幼儿园教师新课程文化适应的因素分析 | 第44-52页 |
(一) 外部因素 | 第44-49页 |
(二) 内部因素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幼儿园教师的新课程文化适应策略 | 第52-57页 |
一、 国家应为新课程文化的推行提供保障措施 | 第52-53页 |
(一)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 第52-53页 |
(二) 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改善幼儿教师生活条件 | 第53页 |
(三)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 | 第53页 |
二、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引领支持新课程文化 | 第53-54页 |
(一) 重视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课程改革环境 | 第53-54页 |
(二) 加强舆论宣传,创造积极的文化环境 | 第54页 |
三、 幼儿园应为幼儿园教师新课程文化适应提供条件支持 | 第54-55页 |
(一) 幼儿园园长应发挥自己的课程领导作用 | 第54页 |
(二) 建立合理的园内教师评价制度 | 第54-55页 |
(三) 建立有效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 第55页 |
四、 幼儿教师应坚持自主发展,主动适应新课程文化 | 第55-56页 |
(一) 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 | 第55-56页 |
(二) 反思教学实践,提升专业能力 | 第56页 |
注释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