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复制节点攻击检测协议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第15-17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第15-1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第16-17页
   ·可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第17-21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类第17-20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静态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区别第20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第20-21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特性第21-23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威胁第21-22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目标第22页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挑战第22-23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第23-24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4-26页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制节点攻击检测研究进展第26-3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复制节点攻击及其危害第26-27页
     ·一种新型的复制节点攻击——异步复制节点攻击第26-27页
   ·复制节点攻击检测的可行性前提第27-2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制节点攻击检测研究概述第28-34页
     ·基于节点位置的检测方案第28-32页
     ·基于节点相邻特征的检测方案第32-33页
     ·基于密钥预分配的检测方案第33-34页
   ·现有方案存在的缺陷第34-35页
第3章 移动辅助式协议的特性研究第35-51页
   ·引言第35页
   ·相关符号和定义第35-37页
   ·Random Direction移动模型第37-40页
     ·命中概率第37页
     ·相遇概率第37-38页
     ·实验分析第38-40页
   ·Random Waypoint移动模型第40-44页
     ·命中概率第40-41页
     ·相遇概率第41-42页
     ·实验分析第42-44页
   ·Community-Based移动模型第44-50页
     ·命中概率第45-47页
     ·相遇概率第47-49页
     ·实验分析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移动辅助式检测方案设计第51-71页
   ·引言第51-52页
   ·背景第52-54页
     ·网络假设第52-53页
     ·攻击模型第53-54页
     ·相关符号第54页
   ·基于移动辅助的复制节点攻击检测方案描述第54-58页
     ·单时间地点声明存储转发协议第54-56页
     ·多时间地点声明存储扩散协议第56-58页
   ·性能分析第58-64页
     ·安全性分析第58-61页
     ·可行性分析第61-64页
   ·仿真实验第64-68页
     ·仿真实验设置第64-65页
     ·检测概率第65-68页
     ·通信开销第68页
   ·讨论第68-70页
     ·MTLSD协议中时间地点声明存储队列长度的设置第68-69页
     ·相同被跟踪节点的判断第69-70页
     ·见证节点规避(Witness Avoid)攻击第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基于密钥统计的检测方案设计第71-95页
   ·引言第71-72页
   ·背景第72-74页
     ·网络假设第72-73页
     ·攻击模型第73页
     ·相关符号第73-74页
   ·基于密钥统计的检测方案描述第74-76页
     ·节点初始化第74-75页
     ·密钥对协商第75-76页
     ·复制节点检测第76页
     ·复制节点撤销第76页
   ·Bloom Filters and Counting Filters第76-78页
     ·Bloom Filters第76-78页
     ·Counting Filters第78页
   ·数据压缩第78-81页
   ·节点间密钥对协商次数分析及检测阈值的确定第81-89页
     ·节点移动的情况第81-84页
     ·节点静止的情况第84-85页
     ·节点在一个epoch中协商共享密钥对的次数第85-88页
     ·阈值的确定第88-89页
     ·实验验证第89页
   ·性能分析第89-90页
     ·安全性分析第89-90页
     ·效率分析第90页
   ·仿真实验第90-94页
     ·仿真实验设置第90-92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92-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5-98页
   ·工作总结第95-96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附录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
下一篇:异步无线传感网的跨层网络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