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 第9页 |
·消声器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消声器传递损失的研究状况 | 第10页 |
·插入损失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消声器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2 流体和声学基本理论 | 第13-27页 |
·声学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声压 | 第13页 |
·声强 | 第13-14页 |
·声功率 | 第14页 |
·声阻抗率 | 第14-15页 |
·声波基本方程 | 第15-18页 |
·三个基本方程 | 第15-16页 |
·三维声波方程 | 第16-17页 |
·内燃机排气噪声产生机理及组成 | 第17-18页 |
·流体流动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18-21页 |
·连续性方程 | 第18页 |
·动量方程 | 第18-20页 |
·能量方程 | 第20页 |
·湍流流动基本方程 | 第20-21页 |
·消声器内部流体仿真算法流程图 | 第21页 |
·声学有限元方法 | 第21-25页 |
·型函数的表达式 | 第22页 |
·声学有限元的系统矩阵 | 第22-24页 |
·穿孔元件理论方程 | 第24-25页 |
·LMS Virtual.Lab Acoustics概述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两层穿孔管消声器的仿真分析 | 第27-49页 |
·消声器的评价 | 第27-29页 |
·消声器声学性能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消声器的空气动力性能 | 第28-29页 |
·阻性消声器 | 第29-30页 |
·阻性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 | 第29-30页 |
·抗性消声器 | 第30-32页 |
·微穿孔管消声器 | 第32-33页 |
·消声原理 | 第32页 |
·消声量的计算 | 第32-33页 |
·双层穿孔管消声器数值分析 | 第33-35页 |
·微穿孔管传递导纳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微穿孔特性在LMS.Virtual.Lab中实现 | 第34-35页 |
·穿孔管消声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 第35-39页 |
·原始消声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消声器传递导纳参数的计算 | 第36-3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两层消声器的仿真研究 | 第39-42页 |
·两层消声器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流场特性分析 | 第42-4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3-44页 |
·消声器流体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4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考虑外界条件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主副消声器的仿真研究 | 第49-61页 |
·消声器流体特性分析 | 第49-55页 |
·消声器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消声器网格模型的生成 | 第50-51页 |
·消声器模型的仿真计算 | 第51-54页 |
·消声器入口流速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 第54-55页 |
·消声器声学性能分析 | 第55-60页 |
·消声器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消声器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穿孔率下的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消声器的结构改进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