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方法及案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8-11页 |
·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整合的现状 | 第8-9页 |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定位及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定位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信息技术 | 第13页 |
·信息技术教育 | 第13-14页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 第14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17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第15页 |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 第15-17页 |
3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类型与模式分析 | 第17-22页 |
·状态量与过程量的教学分析 | 第17-18页 |
·状态量与过程量 | 第17页 |
·针对状态量与过程量的物理概念教学模式 | 第17-18页 |
·性质量与作用量的教学分析 | 第18-19页 |
·性质量与作用量 | 第18页 |
·针对性质量与作用量的物理概念教学模 | 第18-19页 |
·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教学分析 | 第19-22页 |
·微观量与宏观量 | 第19-20页 |
·针对微观量与宏观量的物理概念教学模式 | 第20-22页 |
4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整合点及支撑方法研究 | 第22-29页 |
·状态量与过程量教学中的整合点及支撑方法分析 | 第22-24页 |
·状态量与过程量教学中的整合点分析 | 第22-23页 |
·状态量与过程量的支撑方法分析 | 第23-24页 |
·性质量与作用量教学中的整合点及支撑方法分析 | 第24-26页 |
·性质量与作用量教学中的整合点分析 | 第24-25页 |
·性质量与作用量的支撑方法分析 | 第25-26页 |
·微观量与宏观量教学中的整合点及支撑方法分析 | 第26-29页 |
·微观量与宏观量教学中的整合点分析 | 第26-27页 |
·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支撑方法分析 | 第27-29页 |
5 整合案例与应用成效分析 | 第29-42页 |
·整合案例分析 | 第29-39页 |
·状态量与过程量的概念教学案例分析 | 第32-33页 |
·性质量与作用量的概念教学案例分析 | 第33-36页 |
·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概念教学案例分析 | 第36-39页 |
·课题应用成效分析 | 第39-42页 |
·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 第39-40页 |
·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4页 |